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3、合作学习,把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 4、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5、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2、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特点;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完成预习自测题: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问”处。

(一)自主学习案

一、了解背景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响彻环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记者,必须拿出精品来,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数位新华社记者不辱使命,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很受读者欢迎,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二、文体常识:

1、新闻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上发表的对新近乃至现时发生的事件的报道。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言论、调查报告,以及各种新兴的新闻体裁(如新闻评论)。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2、新闻的要素(5w 1h) 5W:who(何人)、what(何事)、 when(何时)、 where(何地)、 why(何因) 1H:how(怎么样)

3、新闻的结构 ①标题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

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

如: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眉题)

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副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②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③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④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⑤结语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4、新闻背景可以是对新闻事实历史的说明即历史背景,也可以是对读者不熟悉的新闻人物的介绍即人物背景,或者对读者不熟悉的城市、地区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的介绍即地理背景,也可以是对一些专业术语或者新事物、新成就的介绍,往往带有较强的知识性的即事物背景(知识背景)。

新闻背景的作用:使新闻主干事实充实丰满,解答读者的疑问,揭示事物的意义,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加具有可读性。

三、整体感知:

1、找出这则新闻的导语,体会其特点与作用。

提示:课文第一段。特点:它以一个长句作为一个段落构成本新闻的导语,包括背景的介绍、事件的结果。作用:①点题,点明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完成其特殊的历史使命。②揭示全文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香港降落,香港即将回国。

2、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新闻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

提示:从英国撤离香港的角度,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录。

3、 用60字左右,按时间顺序概括新闻主体告别仪式的过程。(略) 四、正音并释词 凝重 掩映 陈迹 瞩目 冉冉升起 易帜 展拓 子夜

五、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讨论解决。 我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导语(第1段): 主休(第2-10段): 结语(第11段)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提示:标题有两层意思:①从字面上看,参加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②从象征意义上说:“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被洗刷。

强调作用:标题是倒装句式,将“别了”提前。有突出和强调作用,引人注意。 2、 文中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场景四: 象征意义:

3、找出文中属于背景材料的内容,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将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提示: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了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4、揣摩含蓄的语言

①“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②“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③“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提示: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式”。

④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的深刻内涵?

提示: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含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凭借其坚船利炮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 暗含着历史与现实的对比。

三、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1、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地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请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并阐述你的理解。

我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