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资料

第四章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一、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每一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凡是历史上产生的东西,于人们认识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和反复性,事物的前进运动决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迂回的,表现为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

——列宁

最终都要在历史上消亡。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

正是这种有限的、有始有终、不断变化的具体事物,构成了无限的、无始无终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如此。

我们周围的世界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人类世代活动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

“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恩格斯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社会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在量变阶段,社会面貌总体说来是稳定的,表现出自身发展的连续性;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便引起质变、飞跃,新质代替旧质,渐进性过程“中断”,表现出发展的非连续性。

所以,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只有不间断量的积累,才有间断性的质的飞跃。

“ 我们反对革命队伍中的顽固派,他们的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在历史上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这些人看不出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推向前进了,而他们的认识仍然停止在旧阶段。

??我们也反对‘左’翼空谈主义。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地放在现时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

——毛泽东:《实践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不同的两个时期,如何看待?

(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否定旧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有所抛弃、有所发扬,有所否定、有所肯定,即辩证的否定。

因此,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新事物的要素而成为新事物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一个周期之后,第三阶段的事物集中了前两个阶段事物各自的积极因素,成为更高级、更完善的事物。

因此,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由于矛盾双方斗争的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复杂性,由

“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活动的道路一样,总是曲折的,不是笔直的。”

——毛泽东

既要反对历史循环论,又要反对历史直线论。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历史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但其规律仍然的客观、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恩格斯

1.“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全部历史的基础。”

2.历史是一个合力。

“(历史)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就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产物。”

——恩格斯 历史合力论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自然界的发展是自发的、盲目的、无意识的;社会的发展是自觉的、有意识的。其区别集中表现为主体具有选择性:而“选择性”即表现有“做什么”, 也表现在“怎样做”, 即既包括选择实践目标, 也包括选择实践手段和实践方法。

正因如此,选择正确与否,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于活动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

当然选择亦非只有非此即彼的正确与错误两种, 即便同为正确,还有最优与次优。

所有这些,对于加速还是延缓历史的发展,都具有重大

影响。

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行动,然后才有作为,才有成就感,自然也就有强烈的幸福感了。这种思想体现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前,坚持历史主义原则,既要反对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肯定一切的历史复古主义,对历史遗产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

(二)科学预见的方法

有两个秀才一起进京赶考,在路上看到了一口棺材。一个秀才说:“可真够倒霉的,赶考的路上竟然会碰到棺材,看来这次考试我是没希望了!”另一个秀才说:“棺材,棺材,是升官发财之意。看来我的运气来了,这次我一定能高中状元!”他们的心态不同,所以当他们答题的时候,他们的努力程度也就不一样。结果正如他们对自己的预测,第一个秀才名落孙山,第二个秀才则高中状元。之后。他们都对自己认识的人说:“那口棺材可真是灵验啊!”这种消极以及积极的态度就是一种思想,是放弃,还是坚持。

——马可?奥勒留

(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主体选择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就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

人们只有把握了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当人尚未认识必然性时,它是盲目、外在于人的力量;只有当人认识并把握了它时,才可以利用它来为人服务。

“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们越来越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

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统一性,而主体选择性则体现了其偶然性和多样性。社会历史过程作为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合规律与目的性的统一。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科学的、辩证的决定论。

三、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

(一)历史主义的方论

后人认识既往的社会历史,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时代、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认识。

“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

——列宁

历史的真实性包含两方面含义: 其一,历史事件与历史细节的真实; 其二,历史本质与历史规律的真实。

应把这两种真实统一起来:因为离开了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就无从发现历史的本质和规律;而反过来,如果仅仅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就会被具体事件和历史细节所迷惑,从而妨害把握历史的本质与规律。

关注、把握和预测未来,是人自由的有意识活动的表现。 研究社会过程、认识社会规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来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历史课题,

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阶段、过程和趋势, 确立和设计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 寻找和选择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和路径,

从而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做到在某一事件和过程前未雨绸缪,掌握主动。

(三)逻辑与历史想统一的方法

历史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进程,有其客观的轨迹和规律,逻辑是对这进程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因而,前者是后者的原形,后者是前者的再现,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逻辑的方法与历史的方法是统一的。

“历史从哪儿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儿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

——恩格斯

坚持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既要反对把历史碎片化,否认历史规律的倾向,又要反对从逻辑出发剪裁历史、用逻辑统一历史的错误。

“(因)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如果必须处处跟随着它,那就势必不仅会注意许多无关紧要的材料,而且也会常常打断思想进程”,因此,“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

逻辑反应历史,又高于历史,只有上升到逻辑的高度,才能真正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第5章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1.社会是人类的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发展过程也是人的活动过程。研究社会必须从人出发,以人作为出发点。但这里的人,不是那种离群索居或者固定不变状态中的虚幻的人,而是处于一定社会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的“现实的人”。

把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价值尺度和根本标准,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1.社会是人构成的,人也是社会中人。 人与社会的关系犹如: 所以,“现实的人”才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2.“现实的人”是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 因而,“现实的人” (或者)是: (1)“历史现实”的人; (2)“当下现实”的人; (3)“未来现实”的人。

3.正是“现实的人”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内容。

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犹如: “剧中人”与“戏剧”的关系。

如果把社会历史发展比作一部历史剧,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既是其编剧和导演, 也是演员。

历史是人类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剧。

(二)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揭示社会历史发展奥秘的钥匙1.人既是物质生产活动的产物,也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2)人是劳动的主体,物质实践活动的主体。 2.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活动”“生产”出社会历史的全部内容。

其中,主要包括:

(1)生产维持自己生命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2)为满足新需要而进行的再生产; (3)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4)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

(三)人的生存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 1.人既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量,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目的。

社会发展既要靠人的发展,也是为了人的发展,更表现为人发展。

所以,人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就进步到什么程度,人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指标。

2.马克思根据人的生存状态,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区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人的依赖关系”; (2)“物的依赖关系”; (3)“自由人联合体”。

3.社会生活,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渔塘与鱼关系, 不能相互脱离。

(二)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共同体有不同性质的区分,对人的发展的意义也不同: “真实共同体”

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虚假共同体”

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某一阶级为自己本阶级的利益所建立的社会共同体。

社会进步是社会共同体的虚假性逐步消除,真实性不断实现的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反映了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从虚假共同体走向真实共同体的进程中迈出了决定性一步,而共产主义社会则全面体现共同体本质的社会。

(三)“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恩《共产党宣言》

只有与自己兴趣与能力相适应的分工,而没有职业贵贱和身份的高低,而且,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虽然性质和作用不同,但每一个体和群体都在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作用,虽然既有大小之分,也有积极与消极的不同。但从根本上说,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承认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性力量,并不否认个人的作用,特别是杰出人物的作用,因为群众是个人的集合。

个人按其在创造历史中作用的大小可分为: 普通人物和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按其作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2.杰出人物的作用

(1)重大历史活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2)科技或艺术领域的重大发明,或发现者; (3)杰出思想或理论的提出者。

总之,可以推动和加速历史的进程,甚至局部改变历史的面貌。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1.历史分析法

历史人物影响历史进程,甚至局部改变历史面貌,但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影响或改变的。

因为,历史条件既为其活动提供了舞台,创造了条件,也为其活动进行了制约与限制。

2.辩证分析法

第一个人都是复杂的矛盾体:

既要看到其主要方面,也要看到其次要的方面; 既要看到其长处,也要看到其短处; 既要看到其前半生,也要看到其后半生。

3.阶级分析方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