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
福州延安中学陈灵峰 教 学 本课教材使用初中人教版第一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内 (二)本课内容以秦汉时期的文化为主,秦汉文化在中国传容 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做为封建社会由形成走向稳分 定的一个时期的文化,它充分反应了这一时代的特点。学析 生可以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了解我国五千年文化在秦汉 时期的特点,并可以站在今天的角度来分析秦汉文化的影响。 学 生 学 习 情 况 分 析 设 计 思 想 这一课的内容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有所接触,加上初一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已有一定的逻辑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分析。同时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是对图片,影像声音等多媒体较为兴趣,可能加强多种资料来源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同时初一学生本身的思维和知识结构的局限性可能对这一节课中所介绍到的宗教、文化、哲学缺乏了解,因而在回答中可能出现比较片面的情况。 1、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思维能力提升 教师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成几个问题,引领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次基础上训练提升思维能力。 2、教学内容上,遵照认知规律,先让学生了解佛教道教的主要内容,再分析其兴起原因和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司马迁的认识来了解《史记》的重要成就,以及对秦兵马俑的观察和了解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由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过程。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辨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
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注意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传播的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丝绸之路示意图〕 大家请看这副图,哪位同学能说出它的名称? 这正是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丝绸之路,它的起点在长安,终点位于大秦,即罗马。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外经济传播的重要途径,更是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中国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而同样,外国的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这是中外文明的碰撞,一种和平方式下的碰撞,而在这一时期外国文化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就是佛教文化,我们就一起走进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新课学习] 一、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的传入 佛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有关佛教的历史。我们先来看一段有关的录像资料,并完成下面这张表格。 完成表格后提出问题⑴佛教为什佛教的佛教 传入 传入 主要 传入 起源 时间 路径 观点 么能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 生答:丝绸之路 生答:忍受今生,不再反抗,便于统治者进行统治,更好地对人民进行思想控制〕 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回答。〔通过展示图片来提示学生,进行归纳。从哲学文学艺术语言文物和胜迹等方面与生活取得联系,学生在这里可以从身边的许多东西联系课堂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展示张三丰图片,学生回答不是,导入道教 这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PK。由学生自学,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
在统治者的扶植下,许多地方兴建佛寺,越来越多的人信奉佛教,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佛教的影子? 2.道教的兴起 佛教这一外来宗教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下面大家来看看这幅图片,看看是不是佛教的影响。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下面大家看课本关于道教的内容,根据佛教的问题来提出道教的问题,班级同学分成两个大组,互相PK一下,互相提问。 刚才我们同学都提了许多道教的问题,可以说我们对道教和佛教现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道教和佛教又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有人信仰宗教,当然就有人反对信仰宗教,当时最著名的无神论者就是东汉的王充,他的代表作是《论衡》,但秦汉时期流传下来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史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司马迁和《史记》。 【二】司马迁和《史记》 下面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并完成下面这张表格 作 作者生 作品 作品起 者 活年代 体例 止年代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里可以提到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的发明就是与道教的练丹有关。由于是两个组进行竞赛,学生通过比赛对抗产生对学习的动力。 学生回答:相同点:都是宗教,都有精神寄托的作用,因而都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不同点:发源地创始人主要教义等方面〕。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又该如何相处呢?〔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得出不同宗教之间应当互相尊重,相互理解才能和平相处的结论。〕 让同学结合课本来谈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做人,懂得要做事先做人。 展示秦兵马俑有关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共鸣,引发学生针对古代艺术成就和古代人民智慧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