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读书随堂练习

培根《论读书》随堂练习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哪些方法?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读书》来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一、滴水藏海

1.下面加点字注音和写法都完全正确一组是( ) A.肖遣(qiǎn) 弛惰(duò) 咀嚼(jiáo) 浅泛(fá) ....B.轻鄙(bǐ) 挑剔(yì) 吞咽(yān) 梗(gěn)慨 ....C.蒸馏(liú) 狡黠(jí) 掩饰(shì) 锐(ruì)利 ....D.运筹(chóu) 愚(yú)鲁 缺陷(xiàn) 启迪(dí) ....2.根据下面的解释写词语。(从课文中找)

①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 ②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进行指责。——( ) ③看轻、鄙视。——( ) ④狡诈(多用于书面语)——( )

3.下面的一些句子都是“三列式”的语言表达句式。所谓“三列”,就是一个句子成分、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小段由三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并列成分构成。请同学们先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然后就“青春”或者“书”、“时间”中选择一个作为话题,每人写一个“三列式”的句子或者段落。

例一: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例二: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

1

例三: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 仿写:

4.本文的作者是_____国_____家________,这篇文章就文体来说是一篇________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

5.做积累卡片。本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作为名言警句激励你,请把它们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三句)

① ② ③ 二、文意解析

6.请根据下面的段落提示,写出各段的大意。 ①第一部分(1—5): ②第二部分(6—9): ③第三部分(10—11):

7.这三个部分能不能互换一下位置?为什么?

8.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内容应该怎么说?(写的什么)

9.你认为本文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什么写)

2

10.本文运用了一些论证方法,请你分析下面的句子,并说一说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①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

②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理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

③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才干。( ) 三、精妙品粹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理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背,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形而上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烦琐的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案例,如此等等。这种种心灵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治疗。

11.第一段的结构模式是______________。 12.第一段的层次应该怎样划分?

13.第一段中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

14.第一段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中,“明智”与“聪慧”能互相换位吗?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