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短学期实验报告 - 图文

题目茶叶加工过程中叶片含水率的光谱特征 及其无损快速检测机理实验报告

姓名与学号 蒋昊铮 3120100277

指导教师 李晓丽

年级与专业大四 生物系统工程

所在学院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系统工程 姓名:蒋昊铮 学号:3120100277 日期:201509 地点:生工食品大楼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生物系统信息采集综合设计指导老师:李晓丽成绩:

实验名称:茶叶加工过程中叶片含水率的光谱特征及其无损快速检测机理

实验类型:实验及数据处理同组学生姓名:曾昱深王佳昀高源冯焯孙谷浩柳子易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与心得八、附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茶叶含水率是影响茶叶加工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茶叶含水率的准确测量都是采用烘干称质量法,这种方法测量时间长,至少需要1到2个小时。而且高温烘干过程破坏了茶叶的营养成分,导致了测试样本不能再食用,无法满足茶叶加工过程实时检测的需要。

本实验为了实现茶叶加工过程中含水率的快速无损检测,采用近红外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主要用于分子结构理论的研究。近红外区的光谱吸收带由有机物质中能量较高的化学键(主要是 CH、OH、NH)在中红外光谱区基频吸收的倍频、合频和差频吸收带叠加而成的。另外近红外光谱分析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测试重现性好、测量方便等特点。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本实验利用近红外光谱仪获取茶叶的光谱信息,利用电子分析天平获取含水率变化情况,通过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等方法将光谱信息数据和含水率变化数据建立模型,从而实现茶叶加工过程中叶片含水率无损快速检测。

近红外光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波长在700nm–2500nm 的光谱为近红外光谱。它是一种既快速(十到二十秒钟)又简便(不需作样品前处理)的测试手段,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样品作一步式组份(需测的浓度大于0.01%)分析而不需破坏样品。如果产品颜色是质量指标之一、您可选400nm-1,100nm 的图谱数据作鉴定。近红外光谱仪适用于对含有C-H, N-H, O-H 和S-H 化学键的化合物作组份分析。在700–2500nm的近红外波长范围内,含有上述化合键的物质(药品、烟草、食品、农作物、聚合物、石油化工产品等)会产生吸收。 含水量测量方法:称取试样于已知质量的烘皿中,置于103°C士2°C干燥箱内(皿盖打开斜至皿边)。加热4小时,加盖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再置于干燥箱中加热1h,加盖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量(准确至0.001g)。重复加热1h的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称量差不超过 0.005 g,即为恒重,以最小称量为准。 数据可视化:这是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的方法。

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这是一种支持向量机、适合高维数据的机器学习方法

2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1)主要仪器设备:近红外光谱仪,电子分析天平,烘箱(55摄氏度,103摄氏度)。

(2)实验材料:茶叶样品来自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楼前茶树。50份单片样品,50份双片重叠样品,50份四片重叠样品,总共150份样品。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 采摘茶叶,做正式实验前预备工作:对于双片重叠的样品和四片重叠的样品,选出叶片大小相近的重叠起来;对单片茶叶标号从1-1到1-50;对双片树叶标为2-1到2-50并且有两片标号一样的茶叶,总共100片;对四片茶叶标为4-1到4-50并且有两片标号一样的茶叶,总共200片;单片茶叶分别5片放入一个信封,需要注意分散,总共10个信封;双片茶叶重叠放入信封,每两片一封,总共50个信封;双片茶叶重叠放入信封,每四片一封,总共50个信封。

2) 测量单片茶叶每片的初始质量以及光谱信息,双片茶叶一起的初始质量以及光谱信息,

四片茶叶一起的初始质量以及光谱信息,得到第一组数据。

3) 第一次55摄氏度条件下烘20分钟,然后按照第二步开始测量得到第二组数据;第二次到第五次55摄氏度下烘10分钟按照第二步开始测量得到第三到六组数据。

4) 第六次103摄氏度下烘120分钟后冷却,按照第二步开始测量得到第七组数据。

5) 第七次烘干完全重复第四步,得到第八组数据。若第七八组数据相同,则不再重复;若不同,继续重复第五步。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由于我们的数据量较大,所以我们只呈现数据可视化后的结果。 1) 一片茶叶

0min

3

20mins

30mins

40mins

4

50mins

60mins

999mins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