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试卷6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A、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匹配 B、内部弱点与外部机会相匹配 C、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相匹配 D、内部弱点与外部威胁相匹配 6、确立和实施公共项目是__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 C A、中层公共事业管理机构 B、低层公共事业管理机构 C、中低层公共事业管理机构 D、高低层公共事业管理机构 7、公共事业的管理目标是 : ( ) C A、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B、实施、执行、运作和评估

C、将一定的政策或目的具体化,变成可掌握、可衡量、可操作的东西 D、考虑有关的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战略 8、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性质( )D A、公共性 B、效率性 C、流动性 D、A和B

9、公共事业管理的出发点与核心是A

A、增进和维护公共利益 B、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 C、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 D、勇于承担公共责任

10、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在制定涉及公共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政策、规划和决定时,应举行(A )广泛听取公众各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以保证公共政策真正是公共政策,代表、反映和符合公共利益。

A、公开听证 B、民意调查 C、咨询委员会 D、利益群体

11、公共事业管理最直接的结果是( )C

A、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效率 B、保证和提高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水平 C、生产和提供公共事业产品 D、更好的为大众服务 12、绩效管理的核心( )D

A、注重社会公平 B、资金价值的管理

C、强调和重视投入、过程 D、成本与效益相连,力求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13、公共部门绩效的基本指标中经济指标指的是( )A

A、以最小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 B、一定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

C、公共服务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程 D、接受公共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是否都受到公平的待遇

14、公共部门绩效的基本指标中公平指标中关注的基本问题是( )D A、以最小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 B、一定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

C、公共服务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程 D、接受公共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是否都受到公平的

36

待遇

15、公共事业管理由于其自身的内涵和特点,( )实际上是整个公共管理中最早涉及的领域,也是最为主要的领域。A

A、这一公众满意程度评价 B、社会评价 C、经济评价 D、效率提高 得 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 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有:ABCD A、 多元构成 B、政府主导与统筹 C、以市场为基础 D、法制化与规范化 E、以政府为唯一的主体

2、从发生的前后顺序来看,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是一个从绩效目标的确立到实施再到检查评估是否达到目标的完整的系统过程,它分为( )ABC A、绩效目标的确立和分解 B、绩效目标的实施 C、绩效目标的评估 D、绩效追踪 E、过程监督

3、绩效管理的成本——效益机制及对绩效的促进,主要是:( )CD

A、注重社会公平 B、注重和强调投入 C、结果导向 D、责任机制 4、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战略管理,涉及到公共事业管理_____等各项职能,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术或工具。ABCD

A、组织的计划 B、组织 C、协调 D、控制 E、参与

5、战略管理具有如下的特征_____。ABDE

A、长期性、全局性和根本性 B、未来导向性

C、由内向外的实施过程 D、理性分析与直觉的结合 E、外向性 得 分

评卷人

四、 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共20分。)

37

1、公共事业管理市场模式 2、基准比较 3、弹性

4、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 5、目标管理 得 分 评卷人

十三、 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公共事业产品生产与提供的组合方式是公共事业管理经费的配置方式 2、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3、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有什么特点? 得 分 评卷人

十四、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16分)

1、政府进行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行政方法、经济方法和法律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是什么?

2、SWOT分析中的基本战略匹配有哪些?各自的目标或作用是什么?你认为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在运用SWOT分析时是否与私营部门有区别?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六套试卷答案

一、1---5CDBBD 6---10CCDAA 11---15CDADA 二、 1、ABCD2、ABC 3、CD 4、ABCD 5、ABDE

三、1、公共事业管理市场模式:是一种在政府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负责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政府与市场和社会分权,政府不再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市场和社会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参与是直接而非间接的。

38

2、基准比较:所谓标杆管理或基准比较的基本含义,是指实施基准比较方法的单位或组织,主动寻找参照对象,以之为基准或标杆进行比较。比较对象并不一定是全面先进,在某一方面成就突出就可以作为参照的基准,而且,比较不是简单的参观和经验模仿,而是围绕管理需要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是“寻求达成卓越表现所需要的最佳经营方法、创新概念及高效操作程序的一套系统过程”。

3、弹性:即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制订和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对不同的公共事业产品或同一公共事业产品不同程度的需要。因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面对的公众,是由不同的个人需求、认知与偏好,以及不同的一定的区域乃至不同的具体的情景所构成的群体,在正常的情况下,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不可能用完全相同的尺度来对待所有的人和事情。因此,有关公共事业的政策、规划和执行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同的因素,留有余地,因地制宜。

4、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即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真正承担起应担承担的责任。实际上,公共部门的责任机制,核心就是监督和制约,因而还在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唯一主体的发展阶段时,人们就对如何建立完善的行政责任机制进行了研究,而随着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责任范畴的形成,目前一般从正式与非正式、内部和外部两个相互联系的途径或方面出发,来对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进行构建。

5、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其基本内涵是将一个项目的总的目标,分解为若干与总目标相连的具体目标,即一种树状式的目标体系,并以目标即具体的管理结果为依据,明确每个具体目标的负责人、完成时间和资源配置等。

四、1、为什么说公共事业产品生产与提供的组合方式是公共事业管理经费的配置方式

提供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方式,它直接规定的是以何种方式去消费,而没有直接也没有必要说明是谁生产,依靠何种资金进行生产。因此,虽然当代公共事业管理市场模式下的公共提供、混合提供和市场提供保证了公共事业产品的基本供给,甚至在理论上也蕴含了生产者或生产方式多元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去没有直接给出多元生产者存在,以及多元方式运行的可操作的规定,所以,根据当代公共管理市场模式下公共提供、混合提供和市场提供三种方式所给予的生产者和生产方式多元存在的支持,具体明确可能存在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尤其是明确可能存在的生者与提供者不同的组合方式及机制,就通过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提供方式的组合,明确了当代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可能有的投资方式和投资可能。实际上,

39

当代公共事业管理市场模式下的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方式的组合,既构成了公共事业产品的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形成了管理过程中的资金投入方式,从而以多元的资金投入为基础,构成了当代公共事业管理多元主体参与的基本格局。

2、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所谓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是指立法机构对有关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相关法律的制定,和立法机关对政府管理公共事业责任的确定和监督。

(1)立法机构对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责任法律的确立

(2)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控制。在当今世界,立法机关对政府行政责任的控制主要有下述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议会对政府行政责任的控制。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行政责任的监督。 3、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有什么特点?

从一定的社会问题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前提条件来看,成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社会问题具有下述特点:

A、公共性。这是最为基本的特点。这一公共性主要表现为它涉及社会公众的基本利益,或者说它与一定范围内所有人的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B、可变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由于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同一个具有公共性的社会问题,此时可能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则可能就不能进入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二是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是有分层次有范围的,因而在此地区内是具有公共性的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在另外一个地区则在不一定。

C、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确定性,是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的社会问题必定是被感觉和认识的,而且对解决它的价值或意义都有一定的了解 ;不确定性,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公共性的社会问题,由于问题所涉及的环境因素等的复杂和变化,也由于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决策者的认知水平的不同和发展变化,因而能否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进入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

五、1、政府进行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行政方法、经济方法和法律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是什么?

答:(1)行政方法是指公共行政主体根据管理的客观需要,运用除法律、法规、规章外的规范性文件(指示、命令、规定等)对公共行政过程施加控制的方法。

4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