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营销案例讨论3: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学会如何在印度进行竞争

国际营销案例讨论3: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学会如何在印度进行竞争 饮料战场

2003 年,孟买的Samsika 营销咨询公司主席JagdeeP KaPoor 评论说:“可口可乐因为失误而耽误了好多年,不过如今似乎找准了位置。”与此类似,百事可乐亚洲负责人Ronald McEachern 则声称:“印度是2003 年的饮料战场。”

20 世纪90 年代以及新千年伊始,尽管印度政府已经向外国公司打开国门,但是世界上两大饮料巨头的遭遇却并不愉快。两家公司都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和困境,让它们认识到要想参与印度的竞争,必须具备专门知识、技巧,熟悉当地情况。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经理们从多方面学到了艰难的一课:此处行得通的到了彼处并不一定行得通。2003 年春,可口可乐印度公司的总裁Alex von Behr 充满悔恨地承认:“印度的环境富有挑战性,不过我们正在学会如何对付。”

印度软饮料工业

1993 年,印度45 %的软饮料工业由小企业构成,其总产值为犯0 万美元。其主要厂商包括Parle Argo (此后简称Parle )、纯净饮、现代食品和McDowells 。它们生产可乐饮料、桔子汁和柠檬饮料。当时可口可乐还只是个遥远的回忆。可口可乐1958 年进入印度市场,1977 年在与政府就贸易秘密发生争执后,撤离。公司在

1

进入印度20 年后,选择了撤离,而不是将股本降到40 % ,交出秘密配方。

可口可乐撤离后,Parle 成为了市场领袖,在斯里兰卡以及海湾地区的迪拜、科威特、沙特和阿曼建立起了生意兴隆的出口企业。公司在尼泊尔和孟加拉建立起工厂,产品远销到坦桑尼亚、英国、荷兰及美国。在国内,Parle 斥巨资进行形象广告宣传,确立了其旗舰品牌“翘拇指”的统治地位。

“翘拇指”这一品牌让人联想起“干得不错”以及个人成功。这些正是向由15 一24 岁年轻人构成的目标市场所要传达的信息。过去,Parle 一向很谨慎,不把“翘拇指”称做可乐饮料,以免和世界品牌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直接竞争。

印度的软饮料市场有6 个细分市场构成:可乐饮料、“浑柠檬”、汽水、芒果饮料以及“清柠檬”,其重要性依次降低。“浑柠檬”和“清柠檬”一起构成了柠檬饮品市场。在外国生产者进人印度之前,当地市场的争夺战主要在Parle 的“翘拇指”和纯净饮的CamPa 可乐之间进行。

1988 ,在政府发出警告说当地生产的软饮料中的一个重要成分Bvo 可能致癌后,软饮料工业经历了一场戏剧性的淘汰。生产商要么使用昂贵的进口替代品,要么出资进行研究,找出替代成分。很多企业失败了,从这一行业撤出。

2

另一细分市场由果汁饮料构成。这一细钾场仍在成长,因抱即.卿肖鞘件为界缨料缨誉吧有益健康,而且味道好。过去,其主要品牌是Parle 的Frooti ,一种芒果味的饮料,并且出口到美国、英国、葡萄牙、西班牙和毛里求斯。

1991 年打开印度市场

1991 年6 月,印度遭受了极其严重的经济危机,其原因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海湾战争后进口原油价格的上涨。海外印度人汇款减少,导致外汇储备下降,各行各业的进口受到严格控制,工业产值下降,通货膨胀却在加剧。是年6 月,纳拉辛哈· 拉奥担任总理,新政府就职。受财长曼莫汉· 辛格博士的启发,政府采取了短期措施以稳定经济,并且推行重组计划以实现中期发展。其结果很明显,到了1 994 年,通胀率下降了一半,外汇储备大大增加,出口增长,外国投资者以新的眼光看待印度这个大的新兴市场。

这种转变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分。有人曾经评论说:“印度长期陷人经济衰退,除了玩蛇者、牛和泰姬陵外,一切都已经从世人的记忆中消失。”多年来,外部世界一直认为印度政府对外国投资者很不友好。外国投资只允许进人高科技领域,几乎完全不允许进人消费品领域。“利用本土资源原则”规定:凡是在国内其他地方可以获得的商品,禁止进口同类产品。这项政策的结果是,印度的国防工业完全依靠自己,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制定自己的太空计划。印度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几乎没有任何选择,其质量和可靠性也得不到保证。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