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丽乡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美丽乡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作者:张凯萍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4期

摘 要: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美丽乡村建设也日益成为社会的关注的热点。乡村环境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如何建构美丽乡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关键词:美丽乡村 环境管理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以来,乡村建设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十七届三中全会把“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十八大也进一步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而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点在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和前提。 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的曝光,更讓美丽乡村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美丽乡村建设对生态资源与生产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生态环境资源有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人口快速城镇化、土地非农化进程加快、乡村空心化态势呈现等影响,美丽乡村的环境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一、美丽乡村环境管理的现状

近几十年来,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使得非农化要素带来的资源消耗、居住质量恶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当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禽畜养殖污染严重使得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成倍叠加;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造成居住环境恶化;垃圾长期自然堆放经常酿成垃圾围村的惨状;化肥与农药的粗放低效使用造成农村非点源污染加重;土壤重金属大范围的超标严重威胁广大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稳定;水体和食物的长期重污染造成“癌症村”个数持续增加;众多传统村落、街区、旧街巷、古建筑的拆迁使得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危机。 而缺乏统一规划的乡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分散、重复,更直接制约美丽乡村环境的管理。 二、美丽乡村环境管理的挑战

1.城乡统筹发展中二元结构矛盾凸显。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致使城乡统筹发展中二元机构的矛盾日益凸显。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基础,面临着难以为继的难题,给美丽乡村环境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一是乡村日益衰落、重城轻乡的价值观尘嚣之上,导致大量的农业人口涌进城市,许多乡村有房无人住、有地无人耕、良田被撂荒的现象普遍出现;二是囿于我国现有的户籍管理和土地管理制度,人地分离的城乡关系难以为继,人走地在的情况大量存在;三是失地农民的民生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直接影响其参与乡村环境管理的激情。美丽乡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环境管理应直面二元化结构的矛盾,摒弃“重城轻村”的理念,坚持一视同仁,城乡并重,协调发展。

2.城乡转型挑战中“乡村病”的出现。快速城镇化加剧农业生产要素的高速非农化,引发村庄空心化、乡村留守人群等严重的“乡村病”。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家庭呈现少子老龄化状态,农村地区青壮年非农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使得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数量与日俱增。“三留人口”难以挑起美丽乡村环境管理的重担。加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致使广大农村地区人走地不动、建新仍留旧的现象大量存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建设用地大量荒废,甚至呈现“空心村”的状态。“乡村病”的出现使得参与美丽乡村环境管理的人力资源、基础条件都遭受到重创,因此正视“乡村病”,寻求根治策略成为美丽乡村环境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

3.农村基础设施尚待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工带农、重城轻乡”的发展战略使乡村基础设施薄弱,与城市差距逐步拉大。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但由于乡村底子薄、欠账较多,当下乡村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与美丽乡村建设的需求仍较大。我国投资体制不甚科学、投资渠道较窄、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乡村建设仍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而缺乏统一规划的乡村建设,使得乡村基础生活设施分散或混乱,严重制约乡村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平衡城乡基础设施供给机制,多元化乡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与渠道,是解开美丽乡村环境管理中基础设施不足的必备良策。 三、美丽乡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一是构建农村环境治理新机制。农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着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建构长效的环境管理机制,必须先把乡村环境治理到位。创建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监督的协同治理机制;创新城乡关联,城市反哺乡村,城乡环境动态监测机制;统筹城乡规划,系统治理,源头治污,严格环境保护惩罚机制,坚决扭转农村长期污染局面,为美丽乡村环境的管理夯实基础。

二是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模式。当下城乡人地关系分离难以为继,要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模式,加快乡村产权、户籍、社会保障及基层管理制度的创新,创新乡村人口、土地、产业协同机制,制定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增强新型农民环境管理意识,吸引有意愿的广大农村青壮年加入到 丽乡村的建设中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拓宽土地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宅基地退出制度、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和征地制度,创造条件让乡村土地“动”起来,为乡村环境管理做好充足准备。

三是建构乡村环境治理新制度。现行的行政管理层级下,存在大量的环境管理空白,难以应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八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七条直接赋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环境保护行政机关拥有环境资源保护职权。而乡镇作为与乡村联系的基点,既没有环境资源保护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职权,也没有环境资源保护机关的明确法律规定。乡镇的环境资源管理出现真空状态。为解决环境资源监管任务重的压力,乡镇可结合自身实际,与行政相对人充分协商,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制度,通过日常检查、综合检查、重点抽查等方式建立企业管理管理信用档案,以舆论宣传、习惯倡导、环保评比等途径增强村民环保意识,建构乡村环境治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彦随、周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挑战与对策》[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2):97-105.

[2]朱德米.《基层环境管理的困境与出路:基于经济发达地区SH镇的调研》[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1):95-98.

作者简介:张凯萍(1990—),男,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与金融管理专业,2013级,本科,研究方向为经济环境管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