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学案培训资料

4、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 以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为例 元素 单质与氢气反应条件 气态氢化物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化学式 稳定性 化学式 酸性 硅 磷 硫 氯 从Si到Cl,非金属性逐渐 ,对其它周期元素性质进行研究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非金属性呈 5、元素周期律

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思考交流】

谈谈自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疑点反馈】 【科学视野】 (一)、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 H Li Na Be Mg B Al C Si N P O S F Cl He — Ne — Ar — 原子半径nm 0.037 原子半径nm 0.152 0.089 0.082 0.077 0.075 0.074 0.071 原子半径nm 0.186 0.160 0.143 0.117 0.110 0.102 0.099 规律: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 ,呈现周期性变化。 [练习]1、比较Na、S原子半径的大小。 2、比较Na、O原子半径的大小。 (二)、同一主族内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规律:同一主族,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 ,呈现周期性变化。 (三)、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

Li<Na<K<Rb<Cs F<Cl<Br<I <> Na>Mg>Al>Si>P>S>Cl 2、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①同主族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 ,离子半径逐渐 。 Li+<Na+<K+<Rb+<Cs+ F-<Cl-<Br-<I- ②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同种元素的各种离子,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 ,即高价阳离子半径 低价离子半径。 Fe 3+<Fe2+

③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 ,半径 。 O2->F->Na+>Mg2+>Al3+ 【随堂练习】

1.金属还原能力大小主要是由下列哪些因素决定的 ( ) A.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多少 B.1mol金属失去电子的多少 C. 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

D.1mol金属与水反应放出氢气的多少一 .

2.M、N两种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的电子层结构时,放出的能量M大于N,由此可知: ( )

A.M的氧化性小于N B.M的氧化性大于N

C.N的还原性小于M D.N的还原性大于M

2-2-2-2-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学案(第四课时)

【自学目标】

1.知道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对化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指导作用 2.了解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区。 3.了解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识建构】

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诞生是19世纪化学科学的重大成就之一,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自然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请你根据教材所给资料和你在网上查阅结果,分别举例说明。

1、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查找相对原子质量、核外电子排布等; ⑴同主族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

相似:同主族中的代表元素及化合物,如以 代表ⅠA,以 代表ⅦA 递变:同主族元素金属性的递增、非金属性的递减 ⑵斜线原则(对角线规则)

如图,B与C的性质差异较大,A与D性质接近

原子半径:C>A>B,金属性:C>A>B,非金属性:B>A>C ⑶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高正价 │最高正价│+│负价│== 8

⑷粒子半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 ⑸根据某些特性推断元素

如: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是 ,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的元素是 ,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的元素是 ,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的2倍的元素是 ⑹根据元素性质、存在、用途的特殊性推断

如: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最活泼的金属元素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形成最强含氧酸的元素 ,气态氢化物中氢含量最大的元素 ,只有质子和电子构成的原子,该元素是 。 2、指导科学研究,如发现新元素:门捷列也夫预言镓、锗等元素; 3、指导生产实践,如寻找新材料、催化剂、制冷剂、探矿等; 4、论证了“量变质变规律”。

A B C D

四、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位 置 周期序数 = ___ ______ 主族序数 = ____________ 反映 反映 反映

决定 决定

原子结构 电子层数= 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____ 反映 决定

性 质 主要化合价 得失电子能力 【疑点反馈】

【例题剖析】

【例3】致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致冷的目的。人们曾用乙醚、NH3、CH3C1等作致

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致冷剂。

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 (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2周期: > >H20>HF;

第3周期:SiH4>PH3> >

(2)化合物的毒性:PH3>NH3;H2S H20;CS2 C02;CCl4>CF4(选填

“>”、“<”或“=”)。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1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CF4的沸点为-128℃,新的致冷剂的沸点范围应介于其间。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试验,一种新的致冷剂氟里昂CF2Cl2终于诞生了,其他类似的还可以是 。

(4)然而,这种致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 。

第三节 化学键(第一课时)

【知识准备】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常见电子式的书写 【自学目标】

1.知道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的形成 【思考交流】

1、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形成上千万种物质? 2、原子是怎样结合的? 3、为什么两个氢原子能自动结合成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不能结合在一起? 【知识建构】 一、离子键

1.离子键的形成 【实验探究】

钠在氯气中燃烧,现象: ;化学方程式: 【思考交流】

为什么它们可以发生反应呢?下面我们一起从微观结构来讨论、分析。 ⑴两种原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它们分别容易发生什么变化?钠原子的电子提供给氯原子

⑵当它们变化后又会发生什么相互影响呢?阴阳离子相互作用

2、离子键:

概念:

成键粒子: 相互作用: 离子化合物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