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选编了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斑羚飞渡》是本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讲的是一群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自我牺牲的悲壮之举。本文故事内容中陌生新奇的动物世界、惊险动人的特写镜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能让学生从斑羚们在特殊的求生自救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种族精神和整体合作精神受到精神的洗礼。它既是前文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的延伸,又是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对人性的探启。 二、学情分析

教材处理要符合教学实际,教学的总体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堂课首先要考虑学生,教学设计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动手能力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积累,已掌握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和上网搜集信息能力。而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七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辅以良好的学习方法,巧妙点拨,方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三、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根据教学目标综合化、系统化、细目化、行为化原则,结合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知识与能力:1、理清并感受文中生动、感人的情节;

2、通过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理会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述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

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有感情的朗读文本片段,感受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3、通过“保护野生动物”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

感。(第二课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感人的片段,感悟团结协作、勇于自我牺牲、舍己

为人的“斑羚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领会斑羚在危急关头的携手合作、甘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所设计的“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激发。

五、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其中第一课时通过复述飞渡的过程和品读重点语段,联系自身实际,以达到感悟“斑羚精神”的目的;第二课时通过“保护野生动物”活动设计,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目的。六、教法、学法

(一)教法

著名的心理学家钟为永说:“学生的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新问题不断出现和不断需要满足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主动性的调动是一切教法的目的。为此本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法:

1. .朗读法:朗读是阅读作品的一条途径,又是便于记忆的一种方法。它可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可以陶冶性情。本课主要是从自由朗读和个别朗读入手,通过自由朗读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增强语感,以促进思考。利用个别朗读精彩片段(如第9自然段),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同时情感受到震撼,领会文章的主题。

2.质疑交流法:通过朗读,学生了解了故事情节(读懂内容)。对于文本由于个人的阅历文化底蕴的不同,对文本的认识也不相同,还会有不同的质疑(读出问题),把自己对文本的质疑和认识以生生或者师生形式相互交流,课堂资源共享,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还要提一下,当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起导航的作用,在疑难处应给予点拨和引导,帮助他们寻找到突破口,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3.拓展迁移法:从文本中挖掘主题,感悟精神后,还需联系现实生活(读到自己)。如联系到汶川大地震,进行了跨学科的“保护野生动物”语文活动,目

的是让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到“斑羚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 总之,听说谈写贯穿始末,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兴趣,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成功意识。 (二)学法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只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即“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教。”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学必须以学法指导为核心,重视能力的培养。本课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预习法:教会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搜集与课文相 关的资料,学习课文时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朗读法:学会运用标准的普通话,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变朗读为一种美的享受。

3、质疑法:“尽信书,不如无书。”一篇文章,即使是名作家,也不一定字字珠玑,天衣无缝,文中微暇也时有所见。在教学中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作示范,抛砖引玉,引导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养成“不唯书”的精神。

4、积累法:古人云:“积学以储宝。”积累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聚宝盆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提高学生对积累的认识,指导学生积累的方法,养成积累的习惯。

5、迁移法:使学生的视线由课内转的课外,培养联想能力,如由“从斑羚飞渡这个故事中”在现实中寻找例子,学会课文与社会的联系。

6、以读促写法:“书读多了,读熟也就能慢慢体会出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本文语言很丰富,可写的东西也很多。学完本课,我要求学生通过查书、上网搜集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写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文章,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知识的整合。

总之,一切都是达到不教,促进自学能力目标,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七、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设计科学、合理、艺术的教学环节,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