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 20年9月《学前儿童游戏论 离线考核》期末考核答案

离线考核

《学前儿童游戏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娃娃游戏

答案:娃娃游戏是一种典型的游戏疗法,它有各种不同的做法,一般是给学前儿童一大堆娃娃,它们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例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然后让儿童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 2.本体性游戏

答案:本体性游戏也称目的性游戏,是指儿童进行自主、自发表现的游戏,游戏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强调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和游戏的自发性。 3.游戏特征“三内说”

答案:纽曼认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可以确定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他认为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和内部动机。 4.情景转变

答案:情景转变是指儿童的行为脱离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它是儿童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标志。 5.结构造型玩具

答案:结构造型玩具主要指积木、积塑、橡皮泥、粘土、沙、雪等各种结构造型材料,既有人为制造的,也有天然的,结构造型玩具主要运用在结构游戏中。 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结构游戏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

答案:纽曼认为用控制、真实性和动机这三种指标可以确定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他认为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和内部动机。

2.剩余精力说认为游戏是儿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

错误:剩余精力说认为身体健康的儿童在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而松弛说则认为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