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中草药

潮汕中草药

猫毛草

别名:搭壁竹(潮安、潮州、南澳、澄海)、墙头竹(普宁、澄海)、后坎草(揭阳、南澳、澄海)、狐狸尾(潮安、潮州)、笔须草(饶平)、马尾丝(揭阳)。

形态:本品为禾本科金发草属金丝草。生于山麓斜坡岩缝坑沟岸边旧墙。多年生草本。直立簇生,高约七、八寸,形如小竹。秆瘦细有节,上部有分枝,平滑无毛。叶互生,细小扁平,呈狭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成瘦长的鞘,鞘口有毛。夏秋梢头抽生直立穗状花穗,穗轴纤细,穗上密生黄褐色柔软长芒,状似猫毛。 性味:味甘淡,性平,无毒。

功效:内服清热止渴,解暑利尿,分清浊。

主治:暑热口渴,预防中暑,夏天感冒,小便短赤,热淋,淋浊,尿血,肝炎黄疸,糖尿病,肾炎水肿,尿路感染。

咸酸藤

别名:酸味草(通用)咸酸仔、咸酸草(潮汕)、咸酸甜(潮安、潮州)、咸酸鸡(潮阳)、小号盐酸鸡(惠来)、水盐酸(澄海)、味酸草、味酸仔(海丰)、鹁鸪酸(陆丰)、盐酸鸡仔(普宁)。

形态:本品为酢浆草科酢浆草属酢浆草。生于山野埔园池边路旁荒地。茎葡匐柔软多分枝,节上生根蔓延繁殖。叶互生,绿色,具长叶柄,掌状复叶,小叶三枚倒心形。春夏秋抽出花轴,上生黄色小花数朵,构成繖形花序,花瓣五片倒卵形,萼绿色披针形。结柱形蒴果,熟则裂开散出种子。 性味:味甘酸微咸,性平,无毒。

功效:内服通络去积散气止痛;外用消肿止痛。入肝脾经。

主治:跌打损伤,中暑腹痛,流感,咽喉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肠炎,神经衰弱,失眠,尿血,便血,咯血。外治手足扭伤,喉痛,牙痛,小儿口疮,皮肤痕痒,毒蛇咬伤。 禁忌:孕妇忌服。

马蹄金

别名:鱼脐草(潮汕)、蛇脐草(饶平)、钮仔草(陆丰)。 形态:本品为旋花科马蹄金属马蹄金(又名黄胆草)。生于田野山坡沟渠路旁阴地。茎细弱匍匐地面,节上着地生根,借以繁殖。全草被灰色细毛。叶互生,具长叶柄,长约寸许,叶片呈马蹄形,径约三、四分,全缘,基部凹入。春日腋生钟形小花,花单生,花冠淡黄色五裂,萼钟形,密生绒毛,较花冠长。 性味:味辛淡,性温,无毒。

功效:内服消风散寒,行气破积,散结止痛。入肠胃经。

主治:感寒腹痛,色寒腹痛,中暑腹痛,跌打损伤胸腹积痛,小便不通,小儿风痰结胸。

鹅仔不食草

别名:鹅仔晤食草、鹅不食草、珠仔草(潮汕)、牛仔唔食草(海丰)、鹅仔香(惠来)、鹅仔辣(潮阳)、鹅喉香、一盘珠(潮安、潮州)、鹅仔草(汕头)。

形态:本品为菊科石胡荽属石胡荽。生于田野畦畔池沟边斜坡路旁。茎淡绿色,纤弱,多分枝,披散倾卧,长二、三寸,基部着地生根。叶互生,无叶柄,叶片小,呈楔形,长约二分,先端钝尖,边缘有粗锯齿一至二个。四时开花,顶生和腋生,球状头状花序,径约一分许,花冠黄色,全部为管状花,总苞片二列。 性味:味辛,气香,性温、无毒。

功效:内服散气去积止痛;外用取嚏通窍去翳。入脾肺经。

主治:跌打损伤,感冒鼻塞,小儿疳积,百日咳;外治目生翳点,鼻痧,慢性鼻炎。 禁忌:孕妇忌服。

灯笼草

别名:灯笼泡草、打卜草(潮汕)、天泡草(普宁)、天灯笼(汕头)、苦灯笼(南澳)、卜仔草(揭阳)。 形态:本品为茄科酸浆属苦蔗。全草有短毛,多分枝,直立或斜卧,高一、二尺。茎绿紫色,节稍膨大。叶互生,具长叶柄,叶片广卵形,长达二寸,先端稍尖,基部心形而不对称,边缘有不规则浅锯齿或浅波状。夏秋腋生下垂短花梗,花冠漏斗状,浅黄色。结绿色圆形浆果,由膜状萼片包裹,形如灯笼。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根味甘。

功效:内服清热凉血解毒散结;外用消炎退肿。入脾肺经。

主治:肺热喉痛,肺病,腮腺炎,热疝,血淋;外治皮肤疮肿,天泡疮,牙龈肿痛。

黄花仔

别名:黄花草(潮安、澄海)、千打槌(普宁、海丰)、四稔槌(普宁)、七寸金(南澳)、千下槌、四稔槌(普宁)。

形态:本品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地耳草。生于田野畦畔坑沟路旁近水湿地。茎草质绿色,直立瘦弱有四棱,高四、五寸。叶对生,卵形,长二、三分,无叶柄,基部抱茎而生,有明显纵脉三条。夏秋开小花,为黄色整齐五数的离瓣花,着生于聚撒花序上,萼片五数绿色,与花瓣等长,雄蕊多数,雌蕊一枚,桂头三分枝。

性味:味甘淡微苦辛,气微香,性平,无毒。

功效:内服清热去湿行气散瘀;外用解毒消肿。入肝脾经。

主治:跌打损伤胸胁积痛,胁肋疼痛,肝炎,黄疸,痢疾,小儿疳积,产后腹痛;外治身上生瓜,蛇咬伤。

五瓣梅

别名:五瓣梅(潮州),五合梅(潮阳、揭阳),钟仔草(普宁、汕头、南澳),土羚羊(揭阳),田白菜、涂格篮、肺炎草(潮安)、五瓣梅、田五瓣梅(普宁),通泉草、虎仔草、石淋草(泉州)。

形态:本品为参科通泉草。本草生于草坡、路旁及田野湿地。春、夏、秋三季均可采。分布于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四川等省区。 性味:苦、平。

功效:有止痛健胃、解毒的作用。

主治:偏头痛、消化不良、疔疮、脓疱疮、烫伤等。 单方验方:

①治喉痛、肺热咳嗽出血:五瓣梅40克,水煎冲蜜服。

②治妇女乳痛初起:五瓣梅、水煎冲酒饼1粒内服。或捣烂加酒敷患处。 ③治狗咬伤、疔疮:五瓣梅、菊花叶等量加红糖捣烂,外敷或水煎内服。 ④治痈疽疮肿:五瓣梅干燥研末、调冷开水敷患处,1日2次。

接骨消

别名:软枝接骨消(潮安、汕头、澄海)、串骨消(汕头、揭阳、澄海、海丰)积骨消、有骨消(潮安、澄海)、痛骨消(普宁)、金钱薄荷(普宁、饶平)、白花蚶壳草(潮阳)、透骨消(广州)。

形状:本品为唇形科连续单属连续球。生于田野阴湿处、通常多人工栽培。多年生匍匐状草本。茎方形细长,基部带红色,节上着地生根,蔓延繁殖。叶交互对生,具长叶柄,叶圆形或肾形,径约寸许,基部心形,边缘有粗锯齿,叶脉明显,形似蚶壳草。春夏开花,花轮腋生,少花,花冠唇形,淡紫色而有紫斑,

长约四、五分。

性味:味微苦辛,气香,性微温,无毒。

功效:内服祛风通络去积止痛;外用去积止痛,入肝肾经。

主治:跌打损伤胸背积痛,腰痛,风湿腰痛,四肢痉痛,沙石淋;外治手足扭伤痉病。

臭黄藤

别名:臭黄藤(潮汕),黄藤根(揭阳、潮阳、汕头),假茉莉、许树、水胡满、苦喇叭香(南澳),沿藤(澄海、饶平),臭屎茉莉(陆丰)。

形状:本品为马鞭草科苦朗树。本草生于海边滩头、路边、坡地杂草丛中。根、茎全年可采。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 性味:苦、寒、有毒。

功效:有散瘀消肿、清热解毒、除湿、杀虫的功用。

主治:跌打损伤、流感、疥癣、疮痈、疟疾、肝炎、湿疹、阴道霉菌发炎等。 单方验方:

①治跌打损伤:鲜臭黄藤15克,捣烂取汁,加酒适量,炖60分钟服。

②治跌打撞伤、不省人事:臭黄藤根60克,浸酒500毫升,内服少许,外擦患处。另外取生叶适量捣烂加酒适量外敷患处。

③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流感:臭黄藤根30克,文火水煎,分3次服。 ④治腰腿风湿痛:臭黄藤根15克,钉地根、马鞍藤各10克,水煎服。

⑤治皮肤湿痒、疥癣:臭黄藤、白花磨其草各60克,苦刺心90克,水煎洗。 ⑥治湿疥:臭黄藤叶、漆大菇、橄榄叶、紫苏叶各适量,水煎,洗患处。

鸡掇鼻

别名:鸡掇鼻、土牛膝、土牛七、白花土牛膝(潮汕)、方骨相思(潮安、潮州、南澳)。

形态:本品为苋科牛膝属土牛膝。生于山野村边路旁旷地,或人工栽培。一或二年生草本。茎粗壮直立,多分枝,稍呈方形,多少被毛,高二、三尺,基部带木质,节膨木似牛膝,叶对生,椭圆形,长二、三寸,有短刚毛,全绿,先端尖,基部楔形,有叶柄。 性味:味涩微甘,性温,无毒。

功效:内服怯风去积通络壮筋骨;外用解喉毒。入肝肾经。

主治:疟疾,痢疾,腰部痰痛,风湿痰痛,妇人白带,外治喉痛。 臭花

别名:臭尿花、五色花、猪尿花(潮汕),刺苏、红花刺苏、臭番仔(潮阳),如意花(海南、惠阳、广州、新会)土红花(漳州、晋江、厦门)。

形状:本品为马鞭草科马樱丹属五色梅。生于村边、路旁、园边。全年全草可采。产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

性味:根淡凉,枝叶苦凉、有臭味,有小毒。

功效: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祛风止痒、解毒消肿的功用。

主治:感冒高热、久热不退、颈淋巴结核、湿疹皮炎、皮肤搔痒、跌打损伤等。 单方验方:

①治感冒高热:臭花叶、山梅根各30克,水煎服。

②治湿疹:臭花晒干研为细末,每服10克,用温开水送服。再以鲜榕树叶煎水外洗。 ③治口角炎:臭花、桑白皮各10克,生地20克,甘草梢5克,水煎服。

④治松毛虫皮炎:臭花1份,松柏树叶1份,共煎水外洗。

白饭草

别名:白饭藤(潮汕)、白饭菜、枯维饭(惠来)、白米缀桃(潮安、澄海)、老虎尿、蝴蝶草(澄海)、火炭只药(饶平)、水拖沙(潮州)、沙坝仔、白饭仔(陆丰)乌饭藤(海丰)。

形态:本品为黎料葱属火炭母。生于埔园坑淘边路旁近水湿地。有根茎,地上茎红色园滑,新枝每节一拐,蛇行上升,高可达五、六尺。叶互生,有柄,叶片卵形,长三、四寸,先端短尖,基部略呈截形,边缘有浅密波纹,中部有暗斑,托叶膜质鞘状。 性味:味甘淡微酸涩,性凉,无毒。

功效:内服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拔毒消肿。入肝肺经。

主治:湿热痢疚,小便混浊,白带,喉痛,失音,血淋;外治皮肤红肿热毒,乌疱,久年烂疮,湿毒,妇人乳痛。

指甲花

别名:指甲花(潮汕),急性子(南澳),指甲花、凤仙花、急性子(揭阳),白凤仙、灯盏花、指甲花、急性子(湛江),透骨草(福州、厦门、闽东)。

形状:本品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凤仙花。本品8-9月果产成熟前采收。本草全国各省区均有栽培。 性味:微苦,温。

功效:有活血通经、软坚消积的功用。

主治:闭经、难产、骨鲠咽喉、肿块积聚等。 单方验方:

①治毒蛇咬伤、腰胁引痛:指甲花全草30克,捣烂冲酒服。

②治风湿关节痛:指甲花全草30克,或加商陆根15克,猪赤肉适量,水炖服。 ③治闭经:指甲花3-6克,水煎服。或全草15克,水煎服。

④治骨鲠:指甲花种子3克,研末,开水送服,或鲜全草捣烂取汁,约1汤匙服。 ⑤治指甲沟炎:用鲜指甲花叶捣烂拌红糖外敷。

白花蚶壳草

别名:白花蚶壳草(汕头、潮安、南澳、潮阳、揭阳、普宁、澄海),白花鼎盖草(南澳)、落水金钱、荷兰豆草、消毒药、倒地红(潮安)、白花雷公根(陆丰)。

形状:本草为堇菜科堇菜。生于山野沟边,近水湿地。7、8月采收。分布于广东、福建等地。 性味:辛酸、寒。

功效:有清热、拨毒、散瘀的功用。 主治:疖肿、疮疡、急性乳腺炎等。 单方验方:

①治急性结膜炎:白花蚶壳草10-15克,水煎服。

②治肺热咳血:白花蚶壳草、冬瓜册各30克,水煎服。

③治心烦火盛、口渴、小便赤:白花蚶壳草15克,灯心5克,山梅根10克和冰糖煎服。 ④治跌打肿痛:鲜白花蚶壳草适量捣烂和红糖敷患处。 ⑤治刀伤:鲜白花蚶壳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猫须草

别名:猫须草(通称),猫须公、猫须草、灵芝草(惠阳)、肾茶、猫公草(湛江),肾菜、猫须草(福建)。 形状:本品为辰形科猫须草属猫须草。生于林中空旷草地,多为栽培,全年可采。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海南、云南。 性味:甘、凉、微苦。

功效:有清热去湿,利尿排石的功用。

主治: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感染、水肿、泌尿系结石、胆囊炎等。 单方验方:

①治肾炎:猫须草、六角英各30克,水煎服。

②治肾炎水肿:猫须草、白花蛇舌草、车前草各30克,水煎服。

③治泌尿系结石:猫须草30克,接骨消、海金沙各15克,石韦25克,水煎服。

④治胆囊炎:猫须草30克,郁金、青皮各10克,海金沙15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水煎服。

铁马鞭

别名:凤颈草(潮安、澄海、南澳)、龙牙草(澄海、南澳)。

形态:本品为马鞭草科马鞭草属马鞭草。生于山野村皮路旁旷地。多年生草本。全草深绿色。茎方形瘦长,高二、三尺,有短刚毛。叶对生,卵形至矩圆形,长一、二寸,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和三深裂,背脉突起。夏秋开花,花轴顶生和腋生,穗状花序,长八、九寸,无花柄,有苞片,花冠唇形分裂,淡紫色或蓝色。结小坚果。 性味:昧微苦辛,性凉,无毒。

功效:内服破血去瘀,消胀利尿;外用消肿杀虫。入肝经。

主治:跌打损伤,疝气肿痛,肝炎,目赤肿痛,喉痛,妇人经闭,小儿疳积;外治中耳炎,小儿皮肤湿痒。

红花虱母头

别名:红花虱母头(潮汕),鸭蹄草、八卦拦路虎、八卦葫芦草、红花虱母头(南澳)、红花虱母头(海丰、澄海)。

形状:本品为锦葵科梵天花属。生于向阳山坡、旷野。全划秋全季采挖。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性味:性平、味淡微苦,

功效:有健脾利湿、理气化痰、行气活血的功用。

主治:风湿关节痛、痢疾、感冒、肠炎、疟疾、消化不良、淋症、白带等。 单方验方:

①治白带:红花虱母头50克,白鸡冠花20克,水煎去渣,加入猪赤肉100克,煮熟食肉饮汤。 ②治感冒:红花虱母头25克,水煎服。

③治心脏病水肿:红花虱母头30克,猪赤肉100克,水煎,食肉饮汤。 ④治肾炎水肿:鲜红花虱母头30-60克,水煎服。 ⑤治痈肿:鲜红花虱母头根捣烂外敷。

⑥治乳腺炎:鲜红花虱母头叶洗净,和酒糟捣烂敷患处。

天文草

别名:山天文草(澄海)、雨伞草(揭阳)、大黄花(普宁)。

形态:本品为菊科千日菊属拟千日菊。生于田野沟池坑边路旁,或人工栽培。茎带紫红色,被稀疏细毛,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