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说课稿

《平均数》教学设计

青岛开发区崇明岛路小学 李媛媛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P75---P77《平均数》 教材分析:《平均数》这个内容被安排在《统计》这个单元之内,本册教材是在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计算平均数教学的。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整体之间的差别。让学生学习平均数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达成求平均数的技能,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显重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策略意识、观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体验运用已学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小组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是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难点是平均数在统计意义上的理解和认识。

教具准备:

课件、篮球、磁板和磁吸、学生用的条形统计图练习纸。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游戏:拍球比赛。

2.出示课本情境图及图中7号和8号队员的比赛得分统计表. (设计意图:当双方人数相等时,可以用总数比较两个队的实力强弱;然后再以求总分不能解决问题引发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在学生处于认知冲突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自己提出应该求出两个队平均每场的得分才能比较。

2.用移多补少的办法求平均分。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然后根据统计图,想出用移多补少办法求平均分。

3.重点学习用先和后分的方法求平均分。

在反馈列算式的方法时,让学生明确先算出几场得分的总分数,再平均分给每一场,介绍这种方法称为“先和后分”。

4.谈话交流明晰平均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清晰地过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平均数的比较功能。在求平均数的活动中,探索算法,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及特点。在这里有两种方法,移多补少和先和后分。让学生体会求平均数一般用先求和再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2

出示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觉平均数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加深了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又可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巩固新学知识,提高学生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板书设计: 平均数 移多补少 先和后分

(9+11+13)÷3 (7+13+12+8)÷4 =33÷3 =40÷4

=11(分) =10(分)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