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中的爱情悲剧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伤逝》中的爱情悲剧意义

作者:李琼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2年第09期

【摘 要】本文分析了《伤逝》中两个觉醒知识分子的爱情故事,他们曾经为了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主而不顾一切,甚至脱离了自己的家庭。他们的爱情的失败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即社会原因,自身原因,经济原因。 【关键词】个性解放 破裂 个人悲剧 社会悲剧

《伤逝》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它所讲述的是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作为鲁迅的唯一爱情小说,却以涓生和子君他们爱情的破裂为结局,可以说是一个爱情悲剧小说,但它的悲剧原因又是什么呢? 《伤逝》中的爱情悲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男女主人公当初真挚而又热烈的爱情在主客观因素的夹击下,走向破灭,以失败告终;

二、子君由于爱情的失败而直接导致的死亡。这种爱情悲剧由于掺杂了诸多的社会原因,所以这种爱情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可以说,在那样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下,对具有那样典型性情的涓生和子君,爱情的悲剧结局注定是他们爱情的唯一结局。这样的结局,是客观与主观原因相互杂糅的必然结果。 社会环境对他们自由恋爱的排斥使涓生失业,他们不得不承受起环境和金钱的双重压迫。面对这种外来的打击,涓生是乐观而又坚强的,甚至反而还有一种终于脱出了牢笼的轻松,并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和希翼。涓生不把爱情和小家庭的幸福看作生活的目的或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因而亦就并不太在意或是并不太惧怕这一切的失去。而子君则不然,由于她把爱情和小家庭的幸福视为生活的目的和归宿,视为生命的支柱,因而面对外来的打击,在自由恋爱的追求中曾经大无畏的她胆怯了,虽然她也说:“那算什么。哼,我们全新的。”可那声音“却只是浮浮的”。由于其特定爱情观的作用,涓生在面对生活的变故时不仅不能焕发出原来就难有的自信与刚强,而且更显出了其本来就有的虚伪和自私,他以为:“我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只要能远走高飞,生路还宽广得很。……现在忍受着这生活压迫的苦痛,大半倒是为她。”似乎子君已成为他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只要离开子君,便可以摆脱窘境,有所作为。他清醒而不乏勇气地认识到:“向着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孤身奋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即便是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面对生活的困境他认为“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同时冷酷地认为子君“应该决然舍去”,尽管他已经考虑到,子君可能会因此而死去。在涓生看来,这时的子君已然是自己的包袱,他不愿再对子君负责,只想尽快地抛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她,于是怀念起自己在会馆时的独身生活,并勾起了一连串的抱怨,抱怨自己无力置一间书斋,抱怨子君及阿随、油鸡使自己不能安心做事,抱怨每日“川流不息”的吃饭打断自己的构思,其实,这不过是他为自己欲抛弃子君而寻找的借口,充分暴露了他的卑怯与自私。面对生活的压迫,曾持一种浪漫爱情观的涓生在理想破灭后终于明白了人生的第一要义便是生活,明白了“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浅显而现实的道理。而曾持一种具在的、渗透着传统妇女心态的爱情观的子君,面对生活的变故及由之而来的其爱情理想物质基础的失去,则胆怯而不知所措,甚至于求助于温习往事和索求温存的自欺。随着生活压迫的加深,她终于“失掉了往常麻木似的镇静……时时露出忧疑的神色来”,这种忧疑,正流露了在理想破灭后子君面对生活的恐惧和茫然。如果说,爱情观的不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存在差异和隔膜,从而使他们之间难以长久地相爱,分离成为一种必然的话,那么,社会的压迫和金钱的困扰则加剧了这种差异和隔膜,并导致他们思想情感的分歧乃至冲突,最终使他们的分离成为事实。在知道彼此已不相爱亦难再相爱的情况下,涓生希望能冷酷而自私地撇下子君在生活的道路上奋身孤往;而失去了作为人生和目的归宿的爱和家庭的子君,则不得不向旧势力屈服,回到旧家庭中,并且随着作为其生命支柱的爱的失去,她的生命亦随之很快地结束了。他们轰轰烈烈充满生机的开始,最终却为凄凄切切的悲剧结局,他们的悲剧是历史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因为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作为外因诱发了他们悲剧的爱情,而他们不同的爱情观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情感、心态及行为方式,则作为内因决定性地造成了他们的爱情悲剧,因此,他们的悲剧更是他们自身的悲剧。

从以上分析《伤逝》的爱情悲剧的原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个性的解放与自我人格的独立是爱情平衡不可缺少的支柱,而它们的获得需要整个社会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同步发展,否则,爱情与婚姻的美满只能落空;同时,爱情双方只有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才能维持爱情的热情与新鲜。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