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判断题(25个)
1、初中信息技术课是选修课。( × )
2、信息技术教育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无须考虑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 × ) 3、利用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辅助学习是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内容。( √ )
4、信息技术具有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 )
5、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 √ )
6、初中生没必要学会在BBS、QQ、MSN等工具上判断并主动防止不良信息的方法。( × ) 7、信息技术教育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 √ )
8、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 )
9、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 )
10、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有人教版的,也有北师大版的。( × )
1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综合实践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 ) 12信息技术课通常可以采用纸笔测试、上机测试、作品制作、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质性评价等方法,以及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的方式,评价主体可以多元。(√ )
13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上机测试是测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有效方法。(× )
14信息技术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实践探究活动时间,避免把信息技术课变成纯粹的操作学习。(√ ) 15新课程纲要的初中内容比旧课程纲要的初中内容增加了“程序设计与机器人初步”。( √ )
16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探索空间。(√ )
17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 ) 18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以“玩中学”为主要特征。(× )
19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是课程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 20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们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其关键在技术本身。(× )
21、新课标中,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建立对信息技术的简单了解,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日常学习和解决简单问题。( × )
22、新课程刚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除了必学内容外,并没设选学内容。( × ) 23、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是课程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 ) 24、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重点在于信息技术知识体系的传授。( × ) 25、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要以媒体素材库和网络课程为主。( √ ) 五、填空题
1、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包括基础性内容 拓展性内容。
3、课时安排,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总 学时的 70%。 4、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5、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6、信息技术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
境、学生特点选择使用。
7、认识PowerPoint、Flash并知道制作相应的作品,是信息技术在 多媒体的简单应用教学内容方面的体现;logo语言竞赛是 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内容方面的体现。
8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
9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其中,初中阶段则要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探究任务为主线
10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要坚持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课程特征。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学阶段的内容安排中,主要包括如下专题:信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初步、图文排版应用初步、数据处理初步、多媒体应用初步、程序设计与机器人初步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复习题纲 一、选择题(单选题30题)
1、国家教委颁发《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是在哪一年(B ) A、1990年 B、1994年 C、2000年 2、教育部把“计算机课”改成定位更加准确、内涵更为宽泛、更国际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哪一年( C ) A、1990年 B、1994年 C、2000年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信息技术素养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初中信息要学会使用( C )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A、文字处理 B、多媒体制作 C、电子表格 D、图像处理
5、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初步、图文排版应用、( A )等。 A、 数据处理 B、用计算机作文 C、用计算机画画
6、新纲要把旧纲要中的两项选学变成必学项,一项是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另一项是( B ) A、文字的处理 B、数据的处理 C、网络应用
7、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 C )、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A、加工 B、传输 C处理 D破译
8、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规定了信息技术是地方的( B )课程 A、选修 B、必修
9、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10、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探究性、( A )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A、创造性 B、拓展性、 C、基础性 D、实践性 11、学生是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信息技术学习的( C )。 A 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12、《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规定,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 C )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A、22 B、34 C、68
10、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学生信息素养
13、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 A ),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A.多样化 B.统一性 C.严密性
14、《标准》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认知过程动词表述( A )的不同程度 A.过程性目标 B.知识技能目标 C.学习活动
15、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应以( A )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A、兴趣 B、热情 C、爱好 D、意识
16、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体现了基础性、实践性、( B )和发展性。 A.前瞻性 B.应用性 C.整合性
1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C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A.自我评价 B.相互评价 C.多样评价
18、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 A )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A.探究 B.讨论C.建模
19、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 A )、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 A、信息素养 B、 信息获取 C、信息处理 D、教育技术
20、信息技术课程必须根据学生( B )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呵护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A、兴趣爱好 B、身心发展 C、身体条件 D、知识水平 21、在建设、管理和使用信息技术设施和设备时,要坚持( B )的原则,为教学提供有效服务。 A、创新 B、 面向教学 C、面向学生 D、安全
22、( C )应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抓手,致力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与发展。 A、学习活动 B、主题活动 C、信息技术课 D、上机操作
23、新课标信息技术教学,首先要坚持“( D ),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育人理念。 A、教师 主导 B、任务驱动 C、钻研教材 D、以人为本
24、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 A )。
25、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初中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在多媒体应用初步要求学生(B) 。 A.了解一种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实现简单应用 B. 掌握一种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实现简单应用 C. 了解多种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实现简单应用 D. 掌握多种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实现简单应用
26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是(A),属于综合实践的一个学习领域,在我省以独立课程的形式开课。
A 必修课 B选修课 C公共课
27评价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以(C)为核心,并应结合各地实际教学情况。 A 教师 B学生 C课程纲要 D课本
28(C)是信息技术课程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A 死记硬背 B观察 C动手实践 29.《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使用了“描述、解释、分析”等表述(A)的不同程度 A、知识性目标 B、技能性目标 C情感性目标
3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学习目标上的整合包括五个方面,即解决实际问题与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判别性思维能 力;社会交流与协作能力和 (D)
A.信息获取技能 B.信息组织技能 C.信息评价技能 D.信息处理技能 二、多选题(10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信息技术 B、人人都能提高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C、人人都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2、在机器人比赛中,常要自已编写简单的程序,在计算机程序中主要有哪三种三种基本结构( BCD ) A、反序 B、顺序 C、选择 D、循环
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可归纳为( ABC ) 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以下哪些(BCD )是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 A、知识与技能B、基础设施与设备C、教学信息资源 D、师资队伍建设
5、在义务教育阶段,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讲、演、练”教学法、协作学习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法( AB )等A、任务驱动教学法 B、Webquest教学法 C、案例教学法
6、作为信息社会的好公民,我们应告诉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法规,做到( ABCD )。
A、不浏览传播黄色、暴力和封建迷信等有害信息 B、不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C、不在因特网上谈论和传播国家秘密 D、不沉迷网络,耽误学业
7、在机器人比赛中,常要自已编写简单的程序,在计算机程序中主要有哪三种三种基本结构( BCD )。 A、反序 B、顺序 C、选择 D、循环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信息技术 B、人人都能提高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C、人人都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9、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CD ) A、基础性 B、实践性 C、应用性 D、发展性
10、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基本理念是:( ABCD )
A、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B、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C、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合跨学科的应用需求。 D、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如何理解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高中之间的衔接关系?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以常用软件的基础使用为主,能够给学生建立初步的信息技术认识,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某些内容不宜过深,也较难过于综合地全面认识信息技术。而高中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对信息技术比较全面的了解后,逐步加深对个别领域的深入研究。所以初中阶段应在小学基础上,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认识,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对个别信息技术领域的认识,并增加一些新的知识领域,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2、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应用需求与发展变化相联结,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譬如,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而这类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建议,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
3、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熟悉学生学习和教学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教师学习能力强,能够接受新生事物,并对新生事物快速的做出响应;教师表达能力强,能够在课堂中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写作能力强,能够通过文字,记录、提炼教学经验;与学生、同事沟通能力强,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地同他人进行实质的沟通;协作能力强,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大型任务。 4、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是什么?
①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②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③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5、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6、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哪几方面?
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同时还要关注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地域差异,以及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
7、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提出了适龄儿童“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体现这一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