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1 / 94

动物生理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一门科学.

2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水平,____________水平和_____________水平等.

3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受控部分回送的信息加强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调节,该调控模式称为___________,它是机体较____(多/少)的调控形式.

5 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_____调节.

6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7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和_____.

8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效应准确及对维持稳态具有一定意义. 9 生命现象至少应包括三种表现,即_____,_____与_____. 二,简答题

1 简述家畜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2 举例解释正反馈与负反馈.

3 什么叫稳态 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三,论试题

1 试述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 第一章 答案 一,填空题

1 动物机体生命命活动及其规律; 2 细胞和分子 器官和系统 整体;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4 反馈 多; 5 负反馈; 6 迅速 准确 局限 短暂; 7 缓慢 持久 较广泛; 8 范围局限 调节幅度小 灵敏度低;9 新陈代谢 兴奋性 适应性 二,简答题

1 见教材P3; 2 见教材P8-P92 3 见教材P5 三,论述题

1 见教材P6-P7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简单扩散; 2 易化扩散; 3 主动转运; 4 入胞作用; 5 出胞作用; 6 受体; 7 环腺苷酸信号转导系统; 8 细胞凋亡; 9 细胞保护; 10 静息电位; 11 动作电位 二,填空题

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 , , 和 .

2 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称为 . 3 生命活动中出现的电现象称为 .

4 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经历 , , 和 四个阶段的变化,然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5 动作电位包括 , 和 三个过程.

6 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的亲水极性基团分布在膜的________,其疏水非极性基团分布在膜的________.

7. 易化扩散主要是指____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它受物质的结构特点,结合的位点数目的影响,需要细胞膜上________的帮助, 是______转动的一种形式.

2 / 94

8 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9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_____.

10 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移动.该过程_____消耗能量,_____载体.

11 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为基础的传导过程不易出现传导阻滞是因为局部电流的_____常可超过引起兴奋所必需的______数倍以上.

12 沿着整个神经细胞膜的不衰减传导是通过_____实现的.

13 在刺激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的_____强度称为阈刺激,阈刺激越小,说明该组织的_____.

14 在静息电位形成中,K+的外流属于细胞膜的_____转运方式,因为K+是经蛋白载体_____浓度差转运的.

15 机体的可兴奋组织通常是指神经,肌肉和_____,这些组织受到有效刺激后能产生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

A.收缩反应 B.分泌 C.神经 D.反射活动 E.电位变化 2 兴奋性是指机体的下列何种能力 ( )

A.对刺激产生反应 B.作功 C.动作灵敏 D.能量代谢率增高 E.运动 3 决定单纯扩散方向和通量的驱动力是:( )

A.通道特性 B.溶解度 C.化学梯度 D.分子热运动 E.膜蛋白质运动 4 氨基酸跨膜转运进入一般细胞的形式为:( )

A.单纯扩散 B.通道转运 C.泵转运 D.载体转运 E.吞饮 5 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 ) A.为零 B.较高 C.正常 D.无限大

6 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是通过:( )

A.易化扩散 B.主动转运 C.单纯扩散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道中介易化扩散 7 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

A.吞饮 B.载体中介易化扩散 C.泵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道中介易化扩散 8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是:( )

A.刺激的频率 B.阈强度 C.阈电位 D.基强度 E.强度-时间变化率 9 可兴奋细胞包括: ( )

A 神经细胞,肌细胞 B 神经细胞,腺细胞 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D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E神经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 10 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 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 其大小接近钾平衡电位 C 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D 它是个稳定的电位 E 其大小接近钠平衡电位

11 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 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浓度 B 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

C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 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值加大 E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浓度

12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 ) A Na+ B K+ C Ca2+ D Cl- E Mg2+

13 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 )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 E 去极化

3 / 94

14 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 ) A 膜安静时K+通透性大 B 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 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Na+ -K+泵的作用 E 膜上Na+ -K+泵和Ca2+泵的共同作用 15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 )

A K+内流 B Cl-外流 C Na+ 内流 D Na+外流 E K+外流

16 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 加大细胞外Na+浓度,动作电位会减少 B 其去极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 C 其复极过程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

D 膜电位去极到阈电位时, 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 E 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Ca2+无关

17 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作用 C 主动转运 D 出胞作用 E 被动转运 18 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 )

A 肌肉收缩 B 腺体分泌 C 产生神经冲动 D 产生动作电位 E 产生局部电位 19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

A 脂质 B 蛋白质 C 糖类 D 核酸

20 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位置是: ( ) A 仅在内表面 B 仅在外表面 C 仅在两层之间

D 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 E 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都有 21 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 E 出胞 22 运动神经纤维末稍释放Ach属于: (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作用 C 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 23 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 )

A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B 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 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 膜内外K+的净外流为零

24 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 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胞外 B 钠泵能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移入胞内 C 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进入细胞内

D 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反应得以进行 E 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 25 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 )

A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C 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D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E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26 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 ) 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4 / 94

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27 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 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 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 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 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28 刺激阈值是指: ( )

A 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B 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C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E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29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根本区别是: ( )

A 主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B 被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C 主动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 D 被动转运不依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30 钠泵的化学本质是: ( )

A 载体蛋白 B 受体蛋白 C Na+- K+依赖式ATP酶 D 糖蛋白 31 下列哪一种离子决定锋电位的高度: ( ) A K+ B Na+ C Ca2+ D K+和Na+

32 细胞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称为: ( )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去极化 D 反极化 33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 ).

A. 动作电位 B. 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C. 阈电位 D. 刺激阈 E. 以上均不是 34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出胞作用的是( ). A. 胃腺粘液细胞将粘液分泌到胃腔中 B. 胰腺细胞分泌胰蛋白酶原到导管中 C. 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分泌NH3

D.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E.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35 降低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发生的变化是( ). A.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不变 B.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C.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降低 D.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E. 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36 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出胞作用 E. 以上都不是 37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由于(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出胞作用 E. 吞噬作用 38 一般细胞用于维持钠泵转运的能量大约占其代谢能量的( ). A. 5~10% B. 10~20% C. 20~30% D. 30~40% E. 40~50%

5 / 94

39 正常细胞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钾离子浓度的( ). A. 12倍 B. 30倍 C. 50倍 D. 70倍 E. 90倍

40 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膜内钠离子浓度的( ). A. 1倍 B. 5倍 C. 12倍 D. 18倍 E. 21倍

41 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中负后电位出现在( ).

A. 去极相之后 B. 超射之后 C. 峰电位之后 D. 正后电位之后 E. 以上都不是 42 就绝对值而言,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 ). A. 前者约大10% B. 前者大 C. 前者小 D. 两者相等 E. 以上都不对 43 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泡溶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将(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 E. 先减小后增大 44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 A. 钾平衡电位 B. 钠平衡电位

C. 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和 D. 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差 E. 超射值

45 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

A. 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 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其电位幅度增大 C. 动作电位一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 D. 动作电位大小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

E. 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 46 下列有关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 方式是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

C. 出现的动作电位在有髓纤维传导是跳跃式传导 D. 有髓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E. 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47 在多数细胞膜组成中,占重量百分比最多的是( ). A. 糖类 B. 脂类 C. 蛋白质 D. 糖脂 E. 胆固醇 48 蛋白质是通过何种方式进入细胞的(E).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出胞作用 E. 入胞作用 49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首先可出现( ).

A. 峰电位 B. 阈电位 C. 负后电位 D. 局部电位 E. 正后电位 50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

A. 峰电位 B. 阈电位 C. 负后电位 D. 局部电位 E. 正后电位 四,判断题

1. 细胞的静息电位主要由Na+外流产生的.

2. 甲细胞的刺激阈值为1.5V,乙细胞的刺激阈值为2.0V,所以说乙细胞的兴奋性比较高. 3. A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为5g,B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为8g,所以说B肌肉的兴奋性比较高. 4. 活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兴奋性.

5. 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 6. 细胞超极化时兴奋性降低.

7. 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