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6 / 94

8. 静息电位主要是K+内流形成的.

9. 阈电位就是能够使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10. 单根神经纤维与神经干的动作电位都是\全或无\的.

11. 神经纤维发生动作电位时,膜内电位极性倒转为+30mV的状态,称为超极化. 12. 动作电位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

13. cAMP是细胞跨膜信号传递的唯一第二信使.

14 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即可产生动作电位. 15 在静息状态下, K+和Na+都较易通过细胞膜.

16 神经纤维的负后电位实际上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17 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因此在实际的反射进程中,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 18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要消耗能量.

19 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阈值越低,兴奋性越高;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

20电刺激从机体分离出来的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这种现象称为反射. 21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 22 生物体在特定条件下,可在一定时间内不表现生命活动.

23 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反射地引起血压回降.这一调节现象过程属于自身调节. 24 刺激传入神经引起的反应,也是反射.

25 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对输出变量可能出现的偏差能及时进行调节,无波动和滞后现象. 26 膜的超极化使膜的兴奋性降低,标志着膜处于抑制状态. 27 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28 当细胞内K+增多,细胞外Na+增多时,钠泵被激活.

30 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峰电位,但是刺激到达阈值后,峰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五,简答题

1. 叙述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

2. 叙述动作电位沿细胞膜传播的机理. 3. 什么叫兴奋性 常用的衡量指标有哪些 4 膜蛋白质具有哪些功能

5 简述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有何区别 6 易化扩散的特点有哪些

7 神经和肌肉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后,其兴奋性发生何种规律性变化 六,论述题

1 试述动作电位的形成机理.

2 试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机能是什么 第二章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见教材P17; 2 见教材P17; 3见教材P18; 4 见教材P20; 5 见教材P21; 6 见教材P21-P22; 7 见教材P23; 8 见教材P25; 9 见教材P27; 10 见教材P28; 11见教材P28 二,填空题

1 单纯扩期;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 兴奋性; 3 生物电现象; 4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5 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 6 两侧; 中间; 7 水; 蛋白质; 被动; 8 一定的刺激强度; 一定的刺激时间; 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9 动作电位; 10 不需要 需要; 11 强度 阈强度; 12 局部电流; 13 最小刺激 兴奋性越高; 14 易化扩散 顺; 15 腺体 动作电位 三,单项选择题

1 E;2 A;3C; 4 C;5 A;6 C; 7 C;8 B;9C; 10 E;11 D;12 C;13 A;14 D;15 C; 16 A;17 B;18 D; 19 B;20 E;21 C;

7 / 94

22 D;23 E;24B; 25 E;26 D;27C; 28 C;29 A;30 C;31B;32 D;33 D;34 C;35 C;36B; 37 C;38 C;39B; 40C;41 C;42C; 43 C;44 C;45 E;46E;47 C;48 E;49D;50 A;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五,简答题

1 见教材P28; 2 见教材P28

3. 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细胞正常生存和实现其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衡量细胞兴奋性高低的重要指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刺激阈值,这是最简便也最为常用的衡量指标.阈值越小,说明其兴奋性越高,反之,说明其兴奋性越低,刺激阈值与兴奋性之间呈反变关系.另一个衡量指标是时值,时值越大,说明兴奋性越低;时值越小,说明兴奋性越高.也有的使用时间—强度曲线衡量组织的兴奋性,曲线越靠近坐标轴,说明兴奋性越高;曲线越远离坐标轴,说明兴奋性越低.

4 细胞膜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有:

1.物质转运功能 体内除极少数物质能够直接通过膜的脂质层进出细胞外,大多数物质的跨膜运动都需要借助膜蛋白质才能进出细胞.

2.信息传递功能 体内各种激素,递质效应的实现,都必需借助细胞膜上的受体,而受体就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3.免疫功能 有些细胞膜蛋白质起着细胞\标志\的作用,如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供免疫系统或免疫物质\辨认\

4.细胞的变形或运动功能 目前认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细胞的变形或运动功能有关.

5 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逆化学梯度或电梯度进行物质转运,转运过程中要消耗能量;后者是顺化学梯度或电梯度进行转运的,转运过程中的动力主要依赖于有关物质的化学梯度或电梯度所贮存的势能,不需另外消耗能量.

6 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或水溶性较高的物质,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易化扩散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等的顺浓度差扩散; 另一种是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等的顺浓度差扩散.特点是:一是具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二是表现饱和现象,三是存在竞争性抑制.

7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在接受一次刺激后,其兴奋性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的变化,而依次出现下述四个不同时相.初期对任何刺激不论其强度多大都不会发生反应,这一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此期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兴奋,这一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在相对不应期之后还经历一个兴奋性轻度增高的时期,称为超常期.在超常期之后,恢复正常前还经历一个兴奋性低于正常的时期,称为低常期. 六,论述题

1 动作电位是指膜受到刺激后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由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构成.锋电位是构成动作电位的主要部分,它是一个电位变化迅速并形如尖锋的电位波动,由上升支(去极相)和下降支(复极相)两部分组成.后电位是锋电位在其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所经历的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由于后电位与兴奋后的恢复过程有密切关系,但在说明细胞兴奋的产生和传播上的意义不大,因此常以锋电位来代表动作电位.当加于细胞膜的刺激达到阈值时,膜部分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 被激活的 Na+通道开放(开放数目达临界值), Na+由于本来存在着的浓度势能差以及静息时外正内负的电势能差,引起Na+迅速内流. 钠内流造成的去极化通

8 / 94

过正反馈作用又进一步促进Na+通道开放,形成大量内流的再生性钠流,导致膜内正电位急剧上升,造成了锋电位陡峭的上升支.当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势能所致的Na+内流时,于是跨膜离子转运和跨膜电位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点,此时的膜内正电位值(即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达超射值后,由于Na+通道的迅速失活以及K+通透性的增大,致使Na+内流停止,而膜内K+因电-化学势差的作用而向膜外扩散,使膜内电位由正值向负值转变,直至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造成了锋电位的下降支.

简言之,锋电位上升支是膜外Na+快速内流的结果;而下降支则是膜内K+外流的结果. 细胞每兴奋一次,就有一定量的Na+在去极时进入膜内(使膜内Na+浓度增大约八万分之一),一定量的K+在复极时逸出膜外(类似Na+的数量级). 在每次兴奋的静息期内, 膜上的钠-钾泵将进入膜内的Na+泵出,将逸出膜外的K+泵入,使膜两侧的离子分布状态恢复至兴奋前的水平,以便细胞接受新的刺激.

2 一个活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进出细胞,这一过程称为物质转运.其转运形式如下:

1.单纯扩散 是指某些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目前比较肯定的只有O2和CO2等脂溶性气体分子依靠此种方式通过细胞膜.

2.易化扩散 是指非脂溶性或水溶性较高的物质,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易化扩散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如K+,Na+等的顺浓度差扩散;另一种是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等的顺浓度差扩散.其特点是:一是具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二是表现饱和现象,三是存在竞争性抑制. 3.主动转运 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从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如细胞膜上的Na+-K+泵逆浓度差转运Na+,K+的过程.

4.出胞和入胞 是指膜转运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的过程.出胞是指物质由细胞排出的过程.腺细胞分泌某些酶和粘液,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以及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等,都属于出胞作用.入胞是指细胞外某些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如进入的物质是固形物,便称为吞噬,如进入的是液体,则称为吞饮. 第三章 血液 一,名词解释

1.血型 2.红细胞脆性 3.血液的粘滞性 4.血沉 5.血液凝固 6. 凝血因子 7. 等渗溶液 8.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9. 血浆胶体渗透压 10. 血浆晶体渗透压 11 血浆和血清12 红细胞比容 13 红细胞沉降率14 促红细胞生成素 二,填空题

1. 血液是由液体成分的 和悬浮其中的 所组成.

2. 血清和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有一种叫做 的血浆蛋白成分. 3. 血浆中主要缓冲物质对有: , 和 . 4. 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 , 和 .

5. 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的物质主要是 , 和 . 6. 血浆中的主要抗凝物质是 和 .

7. 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血液样品经抗凝剂处理后离心,离心管底部的红色部分是________,顶部的淡黄色液体是________,二者之间很薄的白色部分是____________.

9. 红细胞沉降率与血浆蛋白成分有关,__________增多时红细胞沉降率降低,而__________增多时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10. 长期居住在高原者的红细胞数量______居住在平原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_________分压降低,刺激肾产生____________.

9 / 94

11 血小板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吸附等生理特性. 12 红细胞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快慢,关键在于红细胞是否发生_____. 13 5%______溶液的渗透压数值与哺乳动物的______渗透压值相当. 14 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基本化学因素是______. 15 血液凝固的三个阶段都需要______的参与.

16 肝素主要是由______产生,其化学本质是______.

17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______的各种______和______相对稳定. 18 组织液是细胞______液的一部分,它与血浆约占体重的______.

19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的______形成,而血浆的______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20 T 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与_____免疫有关;而 B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与______免疫有关.

21 生理学上,常把______中的______含量看作是血液的碱储.

22 机体缺乏维生素K 将导致血凝时间______,主要原因是肝脏______形成减少. 23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______和______. 24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______.

25 抗凝血酶Ⅲ的主要作用是与______结合形成复合物,使之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 下列物质中哪一种是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 ) A.Nacl B.KCl C.白蛋白 D.球蛋白 E.红细胞 2. 血浆中有强大抗凝作用的是:

A.白蛋白 B.肝素 C.球蛋白 D.葡萄糖 E.Ca2+ 3. 血浆中起关键作用的缓冲对是:( ) A.KHCO3/ H2CO3 B.NaHCO3/H2CO3 C.K2HPO4/KH2PO4 D.Na2HPO4/NaH2PO4

4. 血液的组成是:( )

A.血清+血浆 B.血清+红细胞 C.血浆+红细胞 D.血浆+血细胞

5. 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场所主要是: ( ) A 肝 B 脾 C 胸腺 D 骨髓

6. 对血管内外水平衡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 ) A 血浆胶体渗透压 B 血浆晶体渗透压 C 血浆总渗透压 D 血红蛋白含量 7.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是: ( )

A 球蛋白 B 白蛋白 C 小分子有机物 D 电解质 8. 参与血液凝固的成分是: ( )

A 白蛋白 B 球蛋白 C 纤维蛋白原 D 凝集素A和凝集素B 9. 血浆总渗透压 ( )

A 近似NaCl0.9%溶液的渗透压 B 近似0.9%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 C 近似0.9%尿素溶液的渗透压 D 近似血浆胶体渗透压 10. 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常具有相同的: ( )

A Na+浓度 B K+浓度 C 总渗透压 D 胶体渗透压 11.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 )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血管容积之比

C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0 / 94

12. 红细胞不具备的特性是: ( )

A 在血浆内的悬浮稳定性 B 趋化性 C 可变形性 D 对低渗溶液的抵抗性 13. 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器官是: ( ) A 骨髓 B 肺 C 肾 D 肝

14. 影响红细胞生成的最直接因素是: ( )

A 铁的供给 B 雄激素 C 促红细胞生成素 D 组织内O2分压降低 15. 外源性凝血: ( )

A 由出血激活凝血因子XII开始 B 由损伤组织释放因子III引发 C 不需要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D 凝血时间较长 16.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 ( )

A 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在体外 B 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在血管外

C 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需外加因子 D 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 17. 可延缓或防止体外血液凝固的是: ( )

A 维生素K B 血管舒缓素 C 肝素 D 香豆素 18. 不属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成份是: ( )

A 前激肽释放酶 B 尿激酶 C 抗凝血酶III D 纤溶酶原 19. ABO血型的分类依据是: ( )

A 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凝集原的类型 B 红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的类型 C 血清中特异性凝集素的种类 D 血清中的特殊免疫抗体种类 20 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延缓和防止凝血().

A. 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 B. 血液置于硅胶管中

C. 血液中加入肝素 D. 血液中加入维生素K E. 血液放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 21 下列哪项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点().

A. 由因子Ⅲ发动 B. 所需时间较内源性凝血途径短

C. 不需要钙离子参 D. 需要因子Ⅶ参与 E. 由因子Ⅴ发动 22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 ).

A. 抗凝血酶Ⅰ B. 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C. 氯化钠 D. 肝素 E. 白蛋白 23 占体液总量最多的部分是 ( ).

A. 组织间液 B. 血浆 C. 细胞内液 D. 脑脊液 E. 淋巴液 24 下列哪种离子较易透过红细胞膜( ). A. 铁离子 B. Ca2+ C. K+ D. Na+ E. Cl-和HCO- 25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主要物质是( ).

A. 维生素B6和叶酸 B. 维生素B1和叶酸

C. 维生素B2和叶酸 D. 维生素B12和叶酸 E. Fe2+和叶酸 四,判断题

1.每毫升血液中数量是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2.低温可加速血液凝固.

3.血液加温可加速血液凝固.

4.血小板数量减少时动物血凝减慢. 5.白细胞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6.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7. 血量维持相对稳定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因此血量的轻微变化就会导致严重的身体不适. 8. 红细胞脆性大,表示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大. 9. 所有血细胞都是在骨髓内发育成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