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
第1首 野 望 [唐]王 绩
诗歌回顾 诗歌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立在东皋,举目四望,一种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并依。 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这两句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层层树林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中只剩下落日的余晖。 晖,描绘了一幅宁静、凄凉的画面。 这两句描绘山野归家的生动场景,句中的几个动词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归。 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萧瑟、宁静。一静一动的描写,远景与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 这两句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识相知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薇。 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 诗歌主旨:这首五言律诗写的是山野秋景。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文学常识:王绩,唐代诗人,号东皋子。 1
诗歌赏析 这两句以平淡的叙述,写出了在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写作特点:1.情景交融,景中含情。2.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
跟踪训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C.颔联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牛群、猎马等,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D.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彷徨心情和无所事事、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2
3.与“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运用了相同手法的一项是 (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第2首 黄鹤楼 [唐]崔 颢
诗歌回顾 诗歌原文 诗歌赏析 首联写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潜在的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见。晴空下,隔水相望的汉阳城里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芳草萋萋鹦鹉洲。 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尾联以“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心情,同时又和首联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颔联抒发了诗人对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无限感慨,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做铺垫。 颈联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为写眼前所诗歌主旨:诗人通过写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