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缺陷与质量通病防治处理方案(新)

墩柱混凝土外观缺陷修补方案

②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振棒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

(4)控制好下料。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应不超过2m(浇筑板时为1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5)基础承台梁等采用土模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混凝土中;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

治理方法:对混凝土孔洞的处理,通常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如现浇混凝土梁柱的孔洞处理,应根据批准的补强方案,首先采取安全措施,在梁底用支撑支牢,然后将孔洞处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颗粒剔凿掉,要凿成斜形,避免有死角,以便浇筑混凝土。

为使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应将剔凿好的孔洞用清水冲洗或用钢丝刷仔细清刷,并充分湿润,浇筑比原混凝土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捣实,认真做好养护。

3.3.4混凝土结构缝隙夹层

3.3.4.1通病现象: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3.3.4.2原因分析:

(1)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认真进行施工缝表面凿毛处理,浇筑时,捣实不够。

(2)在施工停歇期间有木块、锯末等杂物掉进,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未进行认真处理,以致施工缝处夹有杂物形成杂物夹层。

3.3.4.3预防措施:

(1)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浇筑柱、梁、板、墙及类似结构时,如间歇时间较长,则按施工缝处理。 ②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这样可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二次振捣处理施工缝的方法,应先进行试验,找出规律后方可实际应用。

③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应予清除。

10

墩柱混凝土外观缺陷修补方案

(2)施工缝杂物,可采用高压空气吹扫。全部清理干净后,再浇筑混凝土。 治理方法:

(1)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 (2)对夹层的处理应慎重。梁、柱等在补强前,首先应搭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混凝土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筑、捻塞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混凝土减石子砂浆,捣实并认真养护。

3.3.5混凝土结构缺棱掉角

3.3.5.1现象:梁、柱、板墙和洞口直角边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3.3.5.2原因分析: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后混凝土养护不好,棱角处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混凝土水化不好,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造成缺棱掉角。

3.3.5.3预防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2)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1.2MPa以上),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

(3)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4)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要用角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治理方法:缺棱掉角较小时,可将该处用钢刷刷净,清水冲洗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对于较大的掉角,可将不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透,然后支模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补好,并认真养护。

3.3.6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强度偏低、匀质性差

11

墩柱混凝土外观缺陷修补方案

3.3.6.1通病现象:

(1)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低于0.85或0.9倍的设计强度等级。

(2)同批混凝土中最低一组试块强度值低于0.9倍的设计强度等级。 (3)同批混凝土中个别试块强度值过高或过低,出现异常。

(4)夏季施工时,同条件养护试块达不到夏季施方案预期的拆模或撤除保温时的强度要求。

3.3.6.2原因分析:

(1)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①水泥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未经试验就使用,所用袋装水泥重量不足50kg。

②砂、石料级配不好,空隙率大,含泥量大,杂物多,或有冻块混入。 ③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

①不按试验室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施工,随便套用经验配合比。 ②计量工具陈旧或维修管理不好,精度不合格。 ③砂、石、水泥不认真过磅,计量不准确。

④混凝土加水不准,随便加水,使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增大,影响强度。 ⑤砂石含水率测定不准确,或材料蒸汽加热加大含水率,使混凝土配合比改变,影响强度。

(3)搅拌混凝土时颠倒加料顺序,搅拌时间不够,拌合物不均匀。 (4)混凝土在冬期施工期间,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 (5)混凝土试块没有代表性:

①试模保管不善,经多次使用产生变形,未及时更换;试模尺寸和混凝土石子粒径大小不相适应。

②不按规定制作试块,试块没有振捣密实,或浇筑温度太低。

③试块标准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受冻或受外力撞砸等。

(6)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完至浇筑完毕所延续的时间过长,使混凝土强度受到损失。

12

墩柱混凝土外观缺陷修补方案

3.3.6.3预防措施:

(1)我公司大多采用商品混凝土,项目试验人员应不定期对厂家原材料进行检查和驻场验收,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

(3)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采取均匀覆盖土工布并洒水养护,确保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治理方法:

(1)当试压结果与要求相差甚远时,或试块合格而对混凝土结构实际强度有怀疑,或有忘记作试块、试块丢失、编号搞乱等情况,可采用非破损检验方法来测定混凝土的强度。

(2)如混凝土强度偏低,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并经有关单位研究提出处理方案,如推迟承受荷载的时间,减少荷载或采取必要的加固补强措施。

(3)当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可直接从混凝土结构中凿取试块,仔细磨平,放在试验机上加载试压,测定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凿取试块的部位应具有代表性,又要为使用和安全所允许。

3.3.7混凝土裂缝问题 3.3.7.1通病现象

现场采用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水和各种外加剂及掺合料组成的复杂结合体,优点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良好的耐久性,缺点是抗拉强度低、抗变形能力差、易开裂等特性。

常见裂缝形式有:

①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形状不规则类似干燥的泥浆面,裂缝较浅,多为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一般多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

②干缩裂缝: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的结果。

③不均匀沉降裂缝:沉降裂缝是由于结构地基不均匀变形、基础和地梁等不均匀沉降、墙体过长等因素,引起墙体不均匀变形,在变形的过程中产生相互挤压力,在墙体内部产生应力,各应力产生的主拉应力超过墙体的自身应力而产生的裂缝。

13

墩柱混凝土外观缺陷修补方案

④温度裂缝及化学反应裂缝: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砼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砼结构中,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化学反应裂缝指混凝土拌和后会产生一些碱性离子,这些离子与某些活性骨料产生化学反应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而体积增大,造成混凝土酥松、膨胀开裂。

3.3.7.2原因分析: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 ,如荷载、温度、收缩、腐蚀、结构变形等,其大多不是单方面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原因如下: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使表面游离水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不能抵抗本身的收缩而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

(2)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3)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模板支撑没有可靠的整体性,造成支撑体系的不均匀沉降 。

(4)混凝土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使收缩量增大。 (5)结构温差较大(如夏季顶板吊装孔封闭施工),受到外界的约束引起。 (6)拆模过早。 3.3.7.3预防措施:

(1)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润;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及时覆盖草帘、草袋、塑料薄膜等,使水分不易蒸发适当洒水保持湿润,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在高温、干燥及刮风天气,应及早洒水养护。

(2)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但避免过度振捣;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3)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模板底部应采取整体性措施,使模板支撑体系满足使用要求 。

(4)模板拆除的时间按强制性条文规定的强度拆模,特别是大跨度、悬挑构件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

(5)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

1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