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悲剧人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女性主义视角下《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悲剧人生

作者:王莹莹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1期

摘 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哥特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自出版以来便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开始重视对福克纳短篇小说的研究与解读,其中,《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国内学术界最为关注的短篇小说。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位饱受美国南方传统思想和父权制迫害的女性形象,深刻揭示了美国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的形态和社会变迁。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结合当时美国的社会历史背景探究女主人公艾米丽的悲剧人生的成因。 关键词:《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美国南方;父权制;女性主义 一、作家作品简介

威廉·福克纳(1897-1962),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位多产的作家在一生中共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和120多篇短篇小说,多数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福克纳更擅长揭露苦难背后的症结所在而不仅仅停留在刻画苦难本身的层面,而其代表作《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就是这样一篇值得去深度挖掘的小说。

福克纳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成功塑造了一个固执己见,我行我素,勇于追求的没落贵族小姐形象。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艾米丽小姐生于美国南方没落贵族家庭,她的父亲老格里尔森因循守旧,誓死捍衛封建贵族制度。在艾米丽适婚年龄阶段,他的父亲以贵族姿态示人,自恃门第高贵,认为没有人能配得上自己的女儿,赶走了镇上所有来向艾米丽求婚的人。在他父亲死后,她拒绝敞开心扉去接受他人的关心,艾米丽的贵族传统思想早已被她死去的父亲捍卫的根深蒂固,除了那幢象征着高贵威严的老房子外,留给她的只剩下高傲尊贵的贵族风范。艾米丽小姐执着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她不顾别人的眼光毅然和北佬工头荷默·伯隆约会。当她知道荷默无心和她踏入婚姻时,艾米丽用砒霜毒死了她的爱人并藏尸于事先准备好的婚房内。在她死后,她和尸体同床共枕40年这个真相才公之于众。 二、悲剧成因

1.美国南方传统观念与新兴观念的交织碰撞

女性主义是女性为了改变在男权社会中经济、政治、教育等领域的劣势地位而提出的,“简单地说,女权主义(即女性主义)是一场结束性别主义、性别剥削和压迫的运动”。【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旧传统思想在美国南方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在贵族们的意识形态中男权至上,整个社会的运转都由男性参与,女性不过是男性的附属品,一切要以男性为中心。在这种传统思想的禁锢下,人们多会把女性培养成淑女的形象。对于女性来说,一切有损女性贞操的大胆想法及行为都会被看作是家族乃至整个社会的痈疽疔疖,需要被立刻铲除以绝后患。从小在这种传统的意识 形态下成长的艾米丽在思想上深受其影响,造就了她孤傲冷漠的性格。南北战争之后,南方传统的经济基础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南方传统观念以及价值观受到了新生思想的剧烈冲击。在此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新生事物涌入,艾米丽对事物的看法有所改变,然而却仍然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思想的禁锢。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南方,人们的传统观念绝对不能容忍艾米丽与一个拿着日薪的北佬约会,然而,艾米丽不惧世俗的眼光,大胆追爱,毅然决定要和这个从北方来的工头霍默·巴伦在一起,每逢礼拜天都会和他驾着轻便的马车出游。从这一点来看,艾米丽敢于挣脱传统观念的牢笼,接受了新兴思想,即对幸福的追求从来都不是罪恶羞耻的代名词,不论男女,不管是什么阶层,人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在得知霍默游戏人生,无心和她结婚时,艾米丽不惜用砒霜毒死了她心爱的人。在她选择的这个过激行为中不难发现,新兴思想并没有使艾米丽完全摒弃了她所持有的传统观念。在传统观念里,任何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关系都是不道德的,女性应该恪守妇道,只能拥有合法的婚姻和丈夫而不是情人。因此,她不惜杀害了自己心爱的人,以求未婚夫能不离不弃,永远陪在她身边。在传统观念里,贵族被定义为血统高贵的人,这使艾米丽变得高贵冷艳而又冷漠无情,以至于在社会发生变化之后她依然固执己见,拒绝缴纳苛捐杂税。就这样,新旧观念的猛烈撞击使她不堪重负,致使艾米丽的内心极度扭曲,她一方面想要努力捍卫大势已去的南方老旧的传统观念,强调自己高贵的出身,另一方面又在现代化发展中无所适从,唯有把自己关在古宅里才能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不去理会这一切。她的人生就这样在封闭孤寂的世界中一步步走向毁灭,以悲剧告终。 2.父权制对女性的摧残与迫害

“父权制的定义是:强化传统的性别角色,从而赋予男性以特权的文化。传统的性别角色把男性塑造成理智、坚强、见义勇为和英明果敢的人物,而把女性塑造成感性(不理智)、软弱、母性十足和唯唯诺诺的人物。”【2】 艾米丽出生在一个南方没落的贵族家庭中,和父亲一起生活。她的父亲,老格里尔森是南方没落贵族的典型代表,他一直坚守着南方传统的思想观念,认为女性应该恪守妇道,极力把女儿培养成了一位“淑女”。在小说中,作者有这样一段描写“长久以来,我们把这家人一种看作一种戏剧性的舞台造型:身着白衣纤弱的艾米丽小姐在背景里面,她父亲叉开两腿站立的侧影是前景,背对艾米丽,手执一根马鞭,一扇猛然向后打开的大门勾勒出了他俩的身影。”【3】这段描述清晰明了地揭示了艾米丽的父亲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他对艾米丽的严加管教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艾米丽出嫁的问题上更是表现出了父权制的绝对权威。等到艾米丽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龄的时候,她的父亲赶走了所有上门提亲的年轻人,他认为没有人能够配得上他的女儿和家族的名望,而对于这令人窒息的父权制的压迫,艾米丽早已习以为常,她没有丝毫的力气去反抗,只能任由父权制的势力将自己慢慢吞噬。在老格里尔森去世后,艾米丽不敢也不愿意去承认这一事实并拒绝给父亲下葬。“女性是一种没有自我意愿、自我决策权力和自我行为体现的物化了的附庸。”【4】对于艾米丽来说,父亲对自己的管束与控制早就像空气一样不可或缺,像呼吸一样习以为常,父亲就是他生活的支柱,是她的决策者,她从未想象过离开父亲的自己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艾米丽去世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时候,全镇的人都来参加了她的葬礼,文中有一段场景是这样描述的:“棺材上方悬挂着她父亲的炭笔画像,一脸深刻沉思的表情。”【3】这段描述表明艾米丽终其一生都没有摆脱父权制的毒害,是父权制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南方深厚的传统观念在艾米丽内心开花结果,根深蒂固,而内战后的南方遭受了经济基础的破坏,随之带来的是人们的观念的转变。艾米丽在新旧两种观念的交织碰撞下内心变得极度扭曲,无所适从,这是造成艾米丽人生悲剧的内在因素。另一方面,艾米丽是男权社会父权制的受害者和替罪羊,生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她无权选择自己人生的道路,这也是艾米丽的人生注定为悲剧的外部因素。在这一内一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艾米丽这朵废墟上的玫瑰随风摇曳,苦苦挣扎,最终枯萎凋谢。 参考文献

[1]肖志清.爱丽丝·沃克及其妇女主义思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赵国新等译.当代批评理论实用指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3]朱振武主编.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福克纳短篇小说(评注本).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批评中男权意识的批 判[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作者简介

王莹莹(1993—),性别:女,民族:汉 籍贯:湖北,学历:硕士,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