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简答题
第一章
1.统计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
含义:1、统计工作:调查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 2、统计资料:工作成果。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
3、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2.什么是统计学?有哪些性质?
统计学是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 统计学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就其学科范畴而言,具有方法型、层次性和通用性的特点;就其研究方式而言,具有描述性和推断性的特点。
3.统计学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1)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可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是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具体分为定序数据和定类数据。定量数据是只能用数值来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分为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
2)按照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 绝对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绝对数量特征的数据。以最直观、最基本的形式体现现象或事物的外在数量特征,有明确的计量单位,是表示直接数量标志或总量标志的形式。 相对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相对数量特征的数据。通过另外两个相关统计数据的对比来体现现象或事物之间的联系关系,其结果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计量单位的无名数。 平均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平均数量特征的数据。体现现象或事物某一方面的一般数量水平。
3)按收集方法,可分为观测的数据和实验的数据
观测数据: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数据是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
4)按照被描述的对象和时间的关系,可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描述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 时间序列数据:描述的是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5)按照加工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原始数据和次级数据
原始数据是指直接向调查对象收集的、尚待加工整理、只反映个体特征的数据,或通过实验采集的原始记录数据。
次级数据是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各种非原始数据。 4.如何正确理解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关系?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是统计方法的两个组成部分。描述统计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推断统计则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描述统计对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测定和描述;而统计推断是指通过抽样等方式进行样本估计总体特征的过程,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项内容。 推断统计是和假设检验联系在一起的,这只是简单的描述现象,并没有进行假设,再利用数据检验,得出推断的结果。
5.统计研究的基本过程如何?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哪些?
统计设计,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与解释(核心、最终目的)
常用的统计方法:大量观察发、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统计模型法
6、总体、样本、个体三者关系如如何?试举例说明。
所为总体,就是统计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有所有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有时也称为母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个别事物称为个体。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的集合,也称子样。
总体与个体的关系:1、总体容量随着个体数的增减可变大变小;2、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中的个体可发生变化;3、随着研究范围的变化,总体与个体的角色可以变换。
样本与总体的关系:1、总体是所要研究的对象,而样本则是所要观测的对象,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和缩影。2、样本使用来推断总体的。3、总体和样本的角色是可以改变的。 7.如何理解总体的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
大量性是指总体中的个体数量必须是充分多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必须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差异性是指个体的属性或特征在某些方面又必须存在一定的差异。统计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大量性是条件,同质性基础,差异性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