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2017·焦作期末)1786年8月,华盛顿在一封信中写道“几年之内可能发生惊人的变革。据说备受尊敬的人士也公然发出君主政体的论调了。”这反映了( )

A.英国君主制对美国影响深远 B人们希望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C.美国民众希望建立君主政体 D.美国国内政治斗争异常激烈

解析:据材料1787年宪法颁布前的美国,邦联制导致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在处理内外问题上的无能使人们意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故B项正确。

答案:B

2.“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诞生。”这主要表明1787年宪法( ) A.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的诞生 B.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力,巩固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C.建立了有别于英国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D.正式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解析: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是指结束了邦联状态,强化了中央集权,较为稳定统一的美国。因此选B项。

答案:B

3.(2017·长春期末)有文章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做到了“宁肯方案复杂一点,事情麻烦点,办事效率低一点,也绝不让大权在握的人狼狈为奸,为非作歹”。这反映美国1787年宪法( )

A.理念落后 C.反对集权

B.完善了民主制度 D.实现了权力制衡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787年宪法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实践,故A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提供了宪法依据,故完善民主错误,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美国1787年宪法做到了“绝不让大权在握的人狼狈为奸,为非作歹”,并非仅仅停留在反对集权的角度,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故D项正确。

答案:D

4.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

A.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

B.自由平等、分权制衡、联邦制原则 C.民主、分权制衡原则

D.联邦制、民主集中制、自由平等原则

解析:材料“总统由民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原则;总统、国会,并未提及“最高法院”,故不体现三权分立原则,只能就题干意思概括出“权力制衡”原则;联邦制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根本未体现。

答案:C

5.下图是美国漫画家纳斯特创作的漫画,发表在“Harper's”周刊上。该画象征“美国的政党选举——驴象之争”。下列表述中,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反映两党互相攻击,排挤对方 B.两党政治信仰差异明显

C.两者代表的阶级本质相同,共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D.从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移植过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据图分析问题的能力。A项仅是表面现象,B、D两项表述错误,两党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政党,信仰主张没有太大差别。

答案:C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意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这种“有衡”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3)材料三图片中的人物如果穿越时光隧道,能否出现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为什么? 解析:第(1)题,主要根据“有衡”包括的两层含义来组织答案。第(2)题,根据材料中的“中央政府……拿走”“州政府则保留”等信息来判断它隐含的信息。第(3)题实际考查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目的:保障民主(或防止专制)。

(2)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3)不能。因为1787年宪法制定之初,不承认妇女、黑人享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基础巩固

1.某著作中写道:邦联建立不久,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它就像一个“四肢指挥头脑的怪物”。华盛顿将它比喻为“沙子扭成的绳子”。这些比喻旨在讽刺美国( )

A.各州间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 B.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C.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D.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答案:D

2.梁启超认为:“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