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偿献血知识讲座的目的及意义
(一)、普及献血科普知识,纠正大众的认识误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以输血为医治手段的医疗技术逐步成熟并推广,挽救了诸多濒临死亡的病危群体,让他们再次获得重生的机会。同时,在献血与输血搭建的桥梁纽带之间,也彰显了这个社会的博爱精神与人道主义光辉。科学的进步可以解决许多长期困扰我们人类的伤病,但科学无法抚平社会温情缺失的伤痕。据统计,近年来像武汉市等一些省会城市,献血人次及献血量增长缓慢,难以满足每年大幅度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许多地区一旦进入用血高峰期,血库频发“血荒”。献血是输血基本保障,“血荒”缘何频频发生呢?经过调查研究显示,除了一些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外,社会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认识误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目前扎根于大众心里的认识误区主要有如下几类:
1.献血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传统观念认为,血液的重要性等同于生命,献血就是摧残自己的生命。随着大众认知水平的提升,这些传统观念已被证实是谬论。现代科学告诉我们,血液中的主要成分是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和血浆。在失血的时候,人体首先会调动这些储备资源。目前我国的无偿献血量为200毫升,300毫升和400毫升,仅仅相当于人体血液总量的5%~10%。损失了这点血量,只需要动用一点储备,人体依旧健康如故。
2.献血和用血的过程可能不安全。目前社会上爆料了许多献血过程的黑幕,使得一部分人害怕献血,不敢献血。不可否认,献血过程的确存在一些乱象,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操作规范严格的献血程序可以避免这些隐患。诸多不正规不合法的血站冒名顶替,违规操作,多次重复使用采血器具,谋取私利,对公众的人身安全和心理造成不小的影响。为了维护公众的安全利益,政府也加大力度打击非法采血站,消除公众疑虑;正规采血站也一贯秉持操作规范的行业风格和对大众负责的严谨态度。在政府和行业的努力下,社会公众对采血的疑虑可以完全消除。
3.献血无偿,用血有偿。许多人认为,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织,献了这么多血为何用血还要支付费用呢?献血完成后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程序都完成了。从献血者到供血者,需要经过采集、分离、检测、运输、储存、运送、配血、输注等过程,医院输血的费用并非血液本身的费用,而是这一个过程所产生的费用。当然也有人对献血无偿发难,甚至认为献血应该有偿。其实这个想法没有考虑到献血有偿的后果。现实中,血液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资源,可以挽救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此外,无偿献血是保证医疗安全用血的必由之路。只有以人道主义奉献而不是以经济报酬为目的无偿献血,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有偿献血带来的各种弊病,保证血液质量,保障献血者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
风险。献血与经济利益的决裂,才能化解献血者背负的道德风险,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
(二)、挽救更多的病危群体,给予社会源源不断的活力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人口众多,适宜献血的群体数量比较庞大,但这并没有成为急需用血的患者的福音。据统计,2010年,我国共采集临床用血近4000吨,人均3.14毫升,大约需要1500万到2000万人次的献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人均用血适度安全标准,一个
国家的献血人次数必须满足总人口的1%以上,献血量在4~8毫升才能基本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面对血液供应不足的问题,患者家属在承受着可能失去亲人的痛苦和煎熬;面对需要用血的患者,我们是否应该献出我们的一份爱,挽救那些濒临死亡的患者呢?尽管每个人献出的血液有限,但我们传递的温情却是无限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毫不吝啬地挽起衣袖,传递出一份份关怀和温暖,那些患者也就不会陷入可以被医治却又治不好的尴尬境地;存在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存在,每一个人对其他群体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如果能够践行这些隐性的责任和义务,就很好地诠释了道德的含义,社会因为有了每一个人的努力而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强化其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公共精神文明的高度
无偿献血知识讲座作为一个传播无偿献血知识的平台,不仅能为社会公众普及献血科普知识,纠正人们长期以来对无偿献血存在的认识误区,激起更多公众献血的热情,而且还能传递公益精神,社会关怀与人道主义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感召人们,驱散公众心里的阴霾,坚定人们对社会温情的信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与此同时,通过讲座形式,可以充分阐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清晰地展现现代文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责任义务关系,将社会责任感深深烙在公众心里。作为个体的公民,如果能够履行自己与生俱来对社会和他人的一份义务和责任,个体的精神文明将注入社会这个整体中。要知道,你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