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09 7 27)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能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新产品开发的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创新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积极献身食品科技事业,努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具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阔的知识面的同时,掌握农产品加工贮藏工程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侧重在某一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动向,能在研究中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指导生产及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四会,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能够用外语撰写论文摘要。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根据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发展的需要,结合我院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本专业暂设5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如下:

01农产品加工工程 02食品保藏技术 03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04食品发酵原理与技术

05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功能食品开发

三、学习年限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的学位为农学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第一年为学位课程学习,后两年进行选修课的学习、研究试验、论文撰写及毕业答辩。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

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或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但不得少于两年;个别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符合科学、规范、宽广,学分分配合理的基本原则,既要体现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的基础性、科学性,又要有先进性、前沿性,同时符合本学科发展的要求。

学校相关文件规定其他专业的学位课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如下: (一)必修课

1、公共学位课 7学分

(1) 政治理论课(二门课) ⅠⅡ 9 0学时 3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 第一外语(含专业外语) ⅠⅡ 2 4 0学时 4学分 2、专业学位课 18 学分

(1) 现代仪器分析 Ⅱ 4 0学时 2学分 (2) 农产品无损检测 Ⅱ 4 0学时 2学分

(3) 高等有机化学 Ⅰ 4 0学时 2学分 (4) 农产品保藏原理与技术 Ⅰ 4 0学时 2学分 (5) 农产品加工研究进展 Ⅰ 4 0学时 2学分 (6) 生化技术 Ⅱ 4 0学时 2学分 (7)食品发酵原理与技术 Ⅱ 4 0学时 2学分 (8)食品工程高新技术 Ⅱ 4 0学时 2学分

(9)畜产品加工新技术 Ⅰ 4 0学时 2学分 (二)选修课

一般要求选修1-2门,2-4学分。研究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点,可跨院(系、所、中心)、跨学科选修研究生课程。本专业研究生要求选修4学分,我院本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

如下:

(1) 食品杀菌技术专题 Ⅱ 2 0学时 1学分 (2) 果蔬加工专题 Ⅱ 2 0学时 1学分 (3)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题 Ⅱ 2 0学时 1学分

(4) 食品物性学 Ⅱ 2 0学时 1学分 (5) 食品新资源开发与利用 Ⅱ 2 0学时 1学分 (6) 统计分析软件及应用 Ⅱ 2 0学时 1学分 (7) 科技英语与写作 Ⅰ 2 0学时 1学分 (8) 食品酶学 Ⅰ或Ⅱ 2 0学时 1学分 (9) 食品分离技术 Ⅱ 2 0学时 1学分 (10)现代食品包装技术 Ⅰ 2 0学时 1学分 (11)粮油加工专题 Ⅱ 2 0学时 1学分 (12)食品风味化学专题 Ⅱ 2 0学时 1学分 (三)实践环节和科研能力训练(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2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实践内容包括教学实践(面向大学本科学生,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上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或在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科研实践(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实验设计、技术开发和服务等)、社会实践或调查等。 参加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四周。实践环节具体考核办法参见学院的相关制定,考核通过,可获得2学分。实践环节一般不得免修。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2学分

在阅读大量专业文献、 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写出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并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2学分。

3.学术活动:2学分

一般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认真参加不少于8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写出有关学术活动的摘要、笔记或体会,经导师和导师组考评同意,可获得2学分。

五、课程学习和考核

1.学分基本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应修满不少于34总学分,包括实践环节、科研训练、开题报告等。其中必修课(含必修环节)不少于30学分。

经考核通过方能取得规定的学分。

2.成绩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学位课程一律要求考试,选修课原则上也要求考试。考试方式可采用笔试、课程论文、科研报告等,考试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教学实践、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等教学环节宜用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成绩可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查结果,方能取得学分。

3.其他具体要求参见学院的相关规定。

六、中期考核和科研成果要求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要求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参加由学院组织的中期考核,对每个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践环节、科研能力训练进行全面审查,综合考评,并建立筛选机制,中期考核合格者,进行开题报告并进入硕士论文撰写阶段。

在学期间的论文要求参见《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研究生科研管理规定(暂行)》,达到要求后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七、培养方式

1.院系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采用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每位学生所修的学位课程由导师指定。

3.每位学生所修的选修课程由学生本人与导师协商确定,在导师指导下,可在下列范围内选择:

(1)本专业所开设的选修课。

(2)所在一级学科中其他二级学科开设的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 (3)本校其他学科所开设的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

4.硕士生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对其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要求和进度做出计划和安排。研究生必须按规定时间送交个人培养计划;学位课程必须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和个人培养计划填写的课程来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

对未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跨学科攻读学位的研究生,是否补修某些大学本科主干课程,由导师按需而定,但不计学分。

八、学位论文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