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7年马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超详细版)

马原期末总复习知识点重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含义

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1、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依据。 3、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 ②不可知论:主张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只有少数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③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主观辩证法:亦称“思维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的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极其理论意义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列宁的物质概念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在于: ①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坚持把物质当作客观实在性,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①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二,意识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的形成,并产生了语言。 ②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反映世界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指导人们的行动,能动地改造世界。 3、物质运动,运动和静止 ①物质与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的根本的方式。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第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第二,物质是在时间(一维性)和空间(三维性)中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第一,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具有一维性或不可逆性的特点。空间指运动物质的广延性,具有三维性特点。

第二,物质运动是客观的,所以时空也是客观的。 第三,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第四,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时空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在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时空有限性是指任何一个具体事物的存在时间上是有始有终、空间上有边有际。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时空观。

4、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物质的活动。 ③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物质性。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②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由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来证明的。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1、实践的本质含义

①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其基本的特征是:第一,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第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第三,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的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③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2、实践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

①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前提,是人的生命之根、立命之本。 ②实践是人类同动物的根本区别。 ③实践是人的本质即社会关系总和的基础。 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

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的客观世界,其运动变化是自发的。

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人类社会与人的活动不可分离,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4、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一个具有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