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2套高考模拟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冲刺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考冲刺押题卷(一)

文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作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题意的。 24.周代,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

史料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郑子产作丘赋(军赋制度),国人谤之”。这反映出该时期 A.统治者都很重视社会舆论导向 C.原始民主对当政者有制约作用

B.国人的意见左右了国家的决策 D.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的色彩

25.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表1是刻石部分内容。

表1

内容 “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 “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普施明法,经纬天下” “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絮(洁)诚”“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会稽刻石 清” 据此可知,秦朝

A.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 B.以法治强化伦理观念 C.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 D.以神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26.唐中后期,官府在雇募工匠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这一规定意在

刻石名称 泰山刻石 之罘刻石 碣石刻石 A.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 B.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 C.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 D.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27.明代思想家王艮认为,政治思想应该是“百姓日用之学”,百姓为国家之本,草莽匹夫亦应关心国家天下大事,追求尧舜时代那样的理想政治。“道”不应远人,其核心是“百姓日用”,其检验标准同样是“百姓日用”。该思想

A.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色彩 C.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 D.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

28.1862年,清政府怵于《中英天津条约》中“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遇有文字难辩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等规定,正式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肇始中国官办英(外)语教学。这反映了清政府

A.形成新的外交理念 B.迎合列强的侵略要求 C.全面推动洋务运动 D.探索开启教育近代化

29.1944年,作为美军观察组成员的谢伟思在报告中写道“延安民众官吏打成一片,男女平等,文化运动极为认真,整个地区民主模范自修、自觉、自评,与重庆另一世界。”这一报告反映出 A.国共发展态势呈现反差 B.美国力主消除国共矛盾 C.美国开始改变对华政策 D.敌后抗战占据主导地位

30.下图为中国驻法使馆的收藏品——1964年1月28日的法国《世界报》,它刊登了中法建交公报。中法建交体现了

A.中国已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 B.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 D.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31.承包制深得企业拥护,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变得十分简单,仅是一个交租的关系,国企成为租赁工厂。据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到1986年底,预算内工业企业的承包比例已达78%,大中型企业已达80%。企业承包制

A.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增加了私营工商业的比重 C.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方向 D.拓展了市场经济的空间

32.有学者认为,雅典公民大会在理论上享有最高权威,但在实践上陪审法庭可以通过违法法案诉讼程序推翻公民大会的决定,还可以通过检举案件的审理、公职资格审查等公共程序行使部分行政管理权,对政治军事领导人及各级官吏直接控制。该学者意在指出雅典民主 A. 具有多元分权特色 B. 法治色彩比较浓厚

C. 运行成本比较昂贵 D. 存在权力交叉制约

3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大约260万人,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000万的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B.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 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34.图7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利用了自然环境因素 C.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是新经济体制的体现

35.19世纪末,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化、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该作品

A.揭露沙皇俄国深刻的社会矛盾 B.批判了因循守旧的僵化思想 C.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革命的畏惧 D.属于现代主义文学典型代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近代转型期,英国的家庭结构以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为主,子女的“立身期”在亲子关系中占有相当大的时间比例。据本·阿莫斯研究,中下层家庭子女在外当仆佣学徒的“立身期”年龄大约在15~24岁之间;又据斯通估计,他们离家时的年龄一般在10~17岁之间。因此,尽管个人情况互有差异,但从整体上看,当时英国青少年中的大多数在核心家庭结构中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较短。一旦成婚,子女多另择新居,与父母的关系已超出核心家庭范围。

——摘编自陈勇《近代早期英国家庭关系研究的新取向》

材料二 ……随之而来的,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社会的法律支持也崩溃了。旧的司法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以血缘为主的社会结构,它承认家长的特殊地位;男女不平等……它认同儒家教诲,认为父子应互相庇护,逃脱司法审判。这些反映封建社会关系的准则,显然与快速变化的时代是不协调的。在晚清和早期民国时代的新法典中,已承认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男女平等、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等,家族社会的古老的司法基础瓦解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