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二代谢专题四细胞内的酶与ATP教学案

专题四 细胞内的酶与ATP

1.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的

活性受环境因素影响。 2.解释ATP是驱动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3.活动: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疏漏诊断]

1.有关酶的正误判断

(1)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含有羧基( √ ) (2)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 )

(3)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 ) (4)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化学反应顺利进行( √ ) (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 )

2.有关ATP的正误判断

(6)1个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 ) (7)在生物体的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只能单向进行( × )

(8)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其合成所需能量由磷酸提供( × ) (9)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 )

(10)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 )

?[长句冲关] 1.概述性知识

(1)酶是指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ATP的生理功能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3)ATP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少,但生物体对ATP的需求量很大,生物体解决这一矛盾的

1

方式是细胞内ATP与ADP之间转化速率较快。

2.程序性诱问

(4)唾液淀粉酶在60 ℃环境中处理后,再增加底物,反应产物的总量不再变化。其原因是该酶在高温下已变性失活,失去催化能力,故反应产物总量不再变化。

(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鉴定淀粉是否分解一般使用碘液,不宜选用斐林试剂,这是因为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6)与葡萄糖相比,每分子ATP中蕴含的能量较少,但两者中只有ATP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原因是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也易合成。

(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诗中描述的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是萤火虫尾部细胞中的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而发光。

微专题1 酶

1.酶的本质及作用

2.常考酶的种类及应用

3.探究酶的相关实验

2

1.(2017·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解析:选C。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所以参与DNA合成的酶也可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项错误。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以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生物体外发挥作用,B项错误。盐析法主要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而可用盐析法进行沉淀,C项正确。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7 ℃左右,而酶通常在低温下保存,D项错误。

2.(高考全国卷Ⅰ)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