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曹妃甸新区(曹妃甸新城)总体规划

米。

县城用地发展方向推荐规划方案一确定的重点向南发展,适当向西发展方向。到2020年中心城区形成“一心、一网、两轴、三区”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一心:指新城市中心。规划滨海大街、汇丰路、长丰路、锦绣大街所围合区域及周边地区为新的城市中心,主要布置行政办公中心、金融中心、商业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一网:指城市水网加绿网。规划充分发挥唐海水系发达、河网纵横的优势,将双龙河和输水总干渠的水引入城区,并将城区原有的沟渠、坑塘串联起来,形成遍布全城的水网。沿水网布置若干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及带状绿地,在城区东部、南部、西北部建设三个郊野公园(水上公园、森林公园、双龙河),形成水绿伴行的绿地系统。两轴:指城市两条发展轴线。滨海大街为城市东西向发展轴线,长丰路为城市南北向发展轴线。城市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均布置在两条城市发展轴线上。三区:指北部生活区、西部工业区和南部新区。北部生活区滨海大街以北,唐海路以东的城区,以商贸金融、生活居住为主的综合生活区。西部工业区指唐海路以西的城区,重点发曹妃甸工业区的配套产业。南部新区指滨海大街以南,唐海路以东的城区,建设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服务、居住为主的综合性新区。

4.2 资源保护及生态安全格局

4.2.1 生态资源保护

(1)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

规划恢复和建设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保育曹妃甸新区主要的蓄产流地区-位于新区北部的六农场、八农场和九农场;保护过保护区的双龙河;协调自然保护区补水与保护区内第七农场通港水库、保护区外十一农场落潮湾水库、平原水库蓄水。

(2)淡水河系

规划从流域角度强化沙河、小戟门河、双龙河、青龙河、溯河、小青河流6条季节性自然河流生态功能,通过工程性措施充分利用滦下输水干渠、滦南二排干、滦南第二泄洪道三条人工河道缓蓄区内淡水水资源。

(3)降水资源集蓄与水源保护

规划设定位于六农场的曾家湾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采取构建多样化生态系统缓蓄大气降水,增强水源地的蓄水和产水功能。

(4)矿产资源

规划恢复建设矿产资源保护性开发区、过度开发恢复区,在较为科学的利用有限的矿产资源的同时,减少对新区自然地质条件的破坏。

(5)地下水漏斗区

禁止对唐海地下水漏斗核心区的地下水开采,规划利用缓蓄大气降水和保护新区内各类湿地的方法缓解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的趋势。

(6)河口湿地

规划在曹妃甸核心工业区建设中,通过建设滨河景观带保护双龙河、青龙河河口湿地,建设溯河、小清河河口湿地保护区。

(7)海岸滩涂

规划保护南堡及曹妃甸新城一线的沿海滩涂,开发建设中预留退让带再建设防潮设施。

4.2.2 禁建区与限建区分区

根据上述生态要素、生态功能和主要区划,按照其对城镇空间发展的制约性和支撑性,确定生态限制性分区,按照其对用地建设的敏感程度分为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作为城镇空间布局的前提。

市域生态禁建和限建分区表

类型 要素 集中性饮用水源保护区 水源保护 地表水源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 河流湿地 河口湿地 河库湿地 水库 其他 耕地保护 海岸带资源 农田 渔业资源 蓄滞洪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 坑塘洼地 淡水养殖 海水养殖区

水库及周边地区 核心区、缓冲区 河道、岸基及两侧绿带 入海口保护区 禁建区 一级保护区 限建区Ⅰ 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 主汇流区 实验区或功能区 河流侧向补给区 缓冲区 限建区Ⅱ

滩涂围垦 盐业资源 地下水超采 地面沉降 工程地质 地震断裂带 采空塌陷 岩溶塌陷 矿产资源 资源开发 油气资源 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廊道 其他 交通廊道 隐伏断裂带双侧 禁采区 滩涂保护区 盐土沼泽 地下水漏斗区 高易发区 高易发区 高易发区 限制开采区 允许开采区 油田开采区 滩涂围垦区 盐田 大型市政设施通廊控制带 铁路、公路及城市干道绿化控制带 4.2.3 生态安全格局

规划构建曹妃甸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新区内多样性的生态资源,结合自然的规律在开发建设中充分预留生态要素发展的空间,以求取区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以求取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即实现在中国现代化工业转向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的大规模开发中,既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又完整保留浅海生态系统、海岸生态系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和内陆农田生态系统的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的目标。

4.2.3.1 平衡三大生态基质比例,维持区域景观多样性

基质:海岸生态系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和内陆农田生态系统。

数万年北升南降的地壳变化使曹妃甸新区形成三种主要的生态基质:以农田为主要地貌景观的冲击平原、以淤泥和砂质滩涂为主要地貌景观的潮间带,以及介于两者之间、以各种河口湿地和盐碱滩涂交错分布为主要地貌景观的滨海平原。实现三大基质的面积比例和边界的动态平衡,是维持特定景观风貌和生物多样性

尤其要提到的是潮间带滩涂。它是一种最容易被占用、同时也是最难再生的资源。控制城市建设的近海距离,是保护潮间带滩涂的重要手段。不仅仅是城市

功能区的开发,还包括海岸工程的建设如大堤、通海公路的建设都会导致自然岸线以及所携带的自然生境的退化消失。荷兰和日本都有过历史的教训,同时目前他们都在力图恢复自然岸线。

4.2.3.2 促进斑块的维护和修复,形成区域郊野公园和生态绿肺

源:唐海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曹妃甸新区北部六农场、八农场、九农场重要产水区。

战略点:曹妃甸新城,十里海和八里滩海水养殖场,南堡盐场,曾家湾饮用水源保护区,五农场、九农场和十一农场的平原水库,七农场通港水库,十一农场落潮湾水库。

处于中间地带的滨海平原是咸淡水交界地区,其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地区过渡性物种和群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这也是未来展开城市建设的主要地区,生态资源极易受到侵占。因此必须首先明确重要的生态斑块和面积边界,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带来的湿地景观破碎化和最终的完全退化,并通过适当设置区域郊野公园和少量文化设施的建设,促进人类发展与生态保育之间良性关系的形成。综合各种国家保护区名录,规划识别出该区域四大生态斑块为老龙湾、唐海复合湿地、草泊水库-陡河河口保护区和三岛保护区。 4.2.3.3 选择生态廊道,加强生态空间的连接度

纵向廊道:双龙河、青龙河、溯河、小清河、输水干渠、排水渠、泄洪道、铁路绿化带、高速公路绿化带、基础设施管廊带。

横向廊道:近海海水护育带、海岸滩涂、高速公路绿化带、铁路绿化带、复合湿地系统保护带、农田生态系统连通带。

设置沟通性和隔离性两类廊道。隔离性廊道依托现有区域性交通防护绿带设置在三大生态基质之间,核心作用是防止中间地区的城镇建设用地拓展上下生态基质。沟通性廊道依托现有主要河流设置,核心作用是沟通三大生态基质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维护生态群落完整性;确保河流水量,防止咸水入侵而造成盐碱化面积增加而淡水湿地面积减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