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 B 2. B 3. E 4. E 5. E 6. D 7. E 8. E 9. E 10. C
11. B 12. A 13. C 14. A 15. A 16. D 17. C 18. A 19. E 20. B 21. A 22. B 23. B 24. C 25. D 26. B 27. A 28. B 29. C 30. D 31. C 32. D 33. A 34. B 35. D 36.ABCDE 37.AB 38.ABCD 39.ACDE 40.BC 二、填空题 1. 2%戊二醛
2.二(或Ⅱ)类 ≤200 cfu/m3 ≤5 cfu/cm2 ≤5 cfu/cm2
3.呼吸道 泌尿道 胃肠道 手术部位 皮肤软组织 血液 4。留置导尿管 5.内源性 外源性 6. 100%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病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人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标准预防: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①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②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
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患者;③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3.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系统、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其监测内容包括:①综合性监测,是指对全院住院患者进行综合性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监测;②目标性监测,是指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对选定目标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ICU患者的监测、外科术后患者的监测、新生儿的监测、抗感染药物耐药性的监测等。
4.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或血液流经其中的器材和用品,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组织器官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5.灭菌:是指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 五、问答题
1.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包括医院感染监测,即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和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医院感染散发和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流行的报告与控制,消毒灭菌与隔离,消毒药械的管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医院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如门、急诊,病房,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和处置室,产房、母婴室、新生儿室,ICU,血液净化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输血科,内镜室,导管室,检验科和营养室及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污物的管理等。
2.保护性隔离是指为避免医院内高度易感患者受到来自其他患者、医护人员、探视者及环境中各种致病性微生物和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3.六步洗手法的六步分别是掌心对掌心搓擦、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擦、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擦、两手互握互搓指背、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指尖在掌心
搓擦。
4.医院感染的感染链由3部分组成,即感染源、感染传播途径和易感者。 5.医疗垃圾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危害,如传播艾滋病,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胃肠道、呼吸道感染,造成血流感染、皮肤感染,甚至造成放射性损害或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