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示范高中三校联考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 ( )
A.高技术人才密集 B.交通便利C.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工业基础雄厚
2. 影响水果罐头厂、印刷厂、炼铝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列正确的是:( )
A.原料 市场 动力 B.市场 原料 动力 C.市场 市场 原料 D.市场 市场动力
3.若仅考虑付租能力这一因素,城市各功能区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为 ( )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4. 下面是某城市功能分区的四种方案(图1),最合理的是 ( )
图1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2。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5~6题。
图2
5.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6.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图3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 7—8题。
7.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图3 8.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图4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回答9—10题。
图4 9.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10.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泰国 11.不符合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 ( )
A.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 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 D.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与提高 12.今天,一个全球性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
而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同一座办公楼一样方便,这有赖于( )
A.交通运输网 B.邮政网络 C.电信网络 D.商业网点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5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3——14题。
图5 13.甲市可能是(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洲
14.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下列属于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 ( ) A.北京 B.武汉 C.株洲 D.杭州 16.有关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正确的是( )
A.世界大江大河两岸都是城市密集地带
B.在边境地区由于政局不稳,一般不会形成城市 C.在多条铁路、公路的交汇处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D.沿海地区的城市较多,而且纬度越高,城市越密集
17.关于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服务范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18.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这种便捷的商业网形成的主要因素是:①交通条件的改善 ②名贵的花卉品种 ③较好的自然条件 ④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水平 20.下列地区在相同的面积条件下,承载人口最多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河西走廊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21.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特征( )
A.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B.高投入、低消耗、高污染 C.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 D.低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22.我国松嫩平原种植甜菜,而珠江三角洲种植甘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市场因素 D.政策因素 23.下图6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趋势的是( )
图6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 “长株潭城市群”为国家资源节约型 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所谓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就是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 会发展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 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据上述材料和城市分布图7,回答 24-25 题。 24.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意义是( )
A.劳动力向第一产业转移 B.人口向城市外围移动
图7
C.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D.城市化水平降低
25.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是( )
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侧重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 B.改善区域和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C.利用区内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D.建设绿色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节能减排
二、非选择题(50分)
26.分析比较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