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习惯论文: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摘要:体育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身体锻炼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还有很多因素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探索如何促进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关键词:体育习惯;不良因素;培养措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强调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在过去十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体育习惯养成与否极其重要。那么,什么是体育习惯呢?所谓习惯,是由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体育习惯是特定的情境刺激(场地、时间、器械、指导者等)和个体参与体验活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下面我就结合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一、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几种因素
(一)学生本身对体育锻炼是否有兴趣,是不是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我国有句古语“强扭的瓜不甜”,在体育学习上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学生对体育兴趣浓厚,自然会自觉地加强体育
锻炼,反之,如果他不能有深刻的认识,没有兴趣,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来,就给人一种“强扭”之感,自然他也体会不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也就不可能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外界因素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也很重要 外界因素之一就是家长和老师的因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包括很多老师在内,都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文化课是正统的思想根深蒂固,害怕体育锻炼会耽误了学习,影响成绩。家长和老师的思想无形中也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他们也认为体育不重要。而有些本来对体育学习有兴趣的学生也就不敢表达他真实的想法,这都对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形成了阻碍。
外界因素之二就是学校的体育环境是否合格。这包括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目前,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设施还不完备,存在场地器材不足或者安全不能保证的情况,这些客观因素也影响了学生积极地去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很难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组织体育活动,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创造条件,尽最大的力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二、学生体育习惯的培养
(一)体育习惯的养成也要从娃娃抓起
古语说:“养其习于童蒙。”《汉书·贾谊传》中也写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都说明了体育习惯应该从孩子的少年开始养成,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如果在孩童时代有教师积极引导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对于其体育习惯的养成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体育习惯养成
大家都知道,文化课的教学一直提倡要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同理,体育教学也如此,如果单调地进行体育教学,除了枯燥还有很大的体力付出,有很多学生会接受不了,体育兴趣可能也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所以我在教学中很注意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某些体育动作时,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练习要求,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设想各种动作,达到要求,完成任务。另外,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其优势,激发其主动性。在学生受到挫折时,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当然,仅仅一节体育课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积极开展体育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比如,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开展体
育比赛、体育表演、图片资料展示等活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及体育意识;同时,组织好每天的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
(三)加强实践,不断强化,避免半途而废
很多学生也都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也经常暗下决心要坚持下去,但是最后还只是“常立志”而非“立长志”,不了了之。所以,体育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有了锻炼意识就可以解决的,它还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对外部和内部的强化。那么教师此时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内部强化即要让学生有坚持下去的源动力,是发自内心地想去锻炼,教师就可以采取丰富其体育知识,加深对体育锻炼的理解等方法。外部强化则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如多和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当然这也包括他的同学。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同学的鼓励会成为他继续坚持下去的外部动力,当然也要有适当的批评,让他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就有一名同学给我印象很深。那是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就遇到了一个体育素质很好的学生,条件很优越,也愿意学习体育。但不久我就发现,他没有良好的体育习惯,兴趣来了时就努力几天,情绪不好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