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经济)

2018-2019学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经济)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金榜题名,高考必胜!蝉鸣声里勾起高考记忆三年的生活,每天睡眠不足六个小时,十二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加上早晚自习,每天可以用完一支中性笔,在无数杯速溶咖啡的刺激下,依然活蹦乱跳,当我穿过昏暗的清晨走向教学楼时,我看到了远方地平线上渐渐升起的黎明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很多考生失利不是输在知识技能上而是败在信心上,觉得自己不行。临近考试前可以设置完成一些小目标,比如说今天走1万步等,考试之前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我一定行”!

1.(2017·河南洛阳模拟)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最最新试卷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 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金榜定题名。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都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解析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属于井田制,不能调动生产者积极性,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井田制没有引发阶级关系变化,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生产力低下,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故C项正确;前者属于集体劳作,后者属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7·贵州模拟)宋朝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并有元朝赵孟题诗云:“田家苦作余,轧轧操车鸣。母子勤纺织,不羡罗绮荣。”下列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宋元时期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B.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多样化 C.民营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小农经济下普通民众勤劳安宁的生活状态

解析 结合“母子勤纺织,不羡罗绮荣”可知该作品体现了小农经济下普通民众勤劳安宁的生活状态,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7·山东济南高三模拟考试)下图所示工具名为“桔槔”。《庄子》载:“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对“桔槔”解读正确的有( )

①桔槔最迟在战国已经出现 ②桔槔是我国较早的灌溉工具 ③与牛耕共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④反映了中央集权对农业的重视

A.①② C.③④

B.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根据题干中“反于晋”可知“桔槔”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①正确;根据题干中“将为圃畦”可知“桔槔”是用于灌溉种蔬菜的田畦,故②正确;从图片中可看出,“桔槔”方便了人们取水灌田,所以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已经出现,故③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的政府,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4.(2017·河北石家庄模拟)据东汉崔寔记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 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若为该材料配图,合适的一幅是( )

解析 配图为二牛抬杠,只有一犁,不符合材料“三犁共一牛”,故A项错误;配图为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三个犁,并且配有耧车,边耕边播,这是西汉赵过发明的耧车,与材料描述一致,故C项正确;配图没有耧车,故D项错误。 答案 C

5.(2017·辽宁大连模拟)随着个体小农经济的确立,我国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以下资料可以用来研究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骨耜是奴隶社会(商周时期)的生产工具,此时小农经济尚未形成,故①错误;垄作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耕作技术,是属于精耕细作的一种表现;翻车是曹魏时期出现的灌溉工具,属于精耕细作;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的耕作工具,属于精耕细作。

答案 D

8.(2017·安徽黄山模拟)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 B.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C.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 D.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是精耕细作,这一模式非采用机械化生产

或扩大再生产模式,所以这种生产模式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生产率,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当然传统科学技术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动力,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9.(2017·贵州贵阳模拟)有学者在谈到唐初的经济政策时,认为唐初不仅轻徭薄赋,更侧重为民制产,通过国家的计划分配,使社会下层能够享受基本水准以上的生活,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政策是( ) A.重农抑商 C.三长制

B.均田制 D.方田均税法

解析 “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兴起,鼓励小农经济抑制商业发展为出发点,与侧重为民制产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均田制是立足于抑制土地兼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与材料中“为民制产,通过国家的计划分配”相符,故B项正确;三长制是中国北魏中后期开始实行的一种基层政权组织制度,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方田均税法首创于北宋,最早称“千步方田法”,在王安石变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2017·四川德阳三模)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流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

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解析 材料“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可知不能体现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故A项错误;材料“或流入城市,打工度日……采矿淘金”可知流民成为雇佣劳动力,从而客观上促进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以小农经营为主,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D项白银成为通用货币与题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2017·四川内江模拟)由于新疆的吐鲁番等地的雨量稀少、气候干燥,才使古代一些珍贵的丝织品遗物得到很好的保存。在不少七世纪中叶的墓葬中,也发现了纬锦。这能够说明( )

A.中国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大量向西方输出的盛况 B.中国的丝织品开始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 C.吐鲁番等地的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D.商帮经营的丝绸已经远涉欧洲

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丝绸之路。题目中显示的是唐代中国的丝织品经由丝绸之路向西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