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测试:地表形态的塑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测试: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第1~2题。

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图中显示X区和Y区岩层性质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岩层中有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应为内力作用所致,故D项正确、A、C两项错误。图中岩层没有弯曲形变,因此不属于褶皱,故B项错误。第2题,依据上题推理过程,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原因最有可能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C项正确。

答案:1.D 2.C

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宫室遗址分布在( )

①河流右岸 ②河流左岸 ③被堆积的河岸 ④被侵蚀的河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

①便于观测水情 ②利于取水灌溉 ③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宫室遗址位于河流的右岸;由于该遗址位于河流曲流处的凸岸,受弯道环流的影响,易发生堆积。第4题,村落沿河谷分布,一方面有利于取水灌溉;另一方面,河谷地区一般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答案:3.D 4.B

读下表,完成第5~6题。 河床物质颗粒划分标准表

沙 粒级 胶泥 0.001— 粒径 ????0.01 泥 细 0.01— 0.1 中 粗 细 2—6 0.2 0.6 2 20 60 200 粗 小 大 0.1— 0.2— 0.6— 6— 20— 60— 砾 卵石

5.图中的a、b、c表示一条河流的上、中、下游,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a—上游 B.b—中游 C.c—上游 D.a—中游

6.下列现象与材料表示的原理不相关的是( ) A.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 B.东非大裂谷两边的悬崖峭壁

C.莱茵河上游的“V”型谷 D.港口防风堤坝内要经常清淤

解析:第5题,根据颗粒物大小顺序可以判断,b河段表层为砾层,颗粒较大,位于上游;c河段表层为泥层,颗粒最小,位于下游;a河段位于中游。第6题,该材料可以解释水、风力、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现象,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答案:5.D 6.B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的情况,并绘成“该河段示意图”(甲)、“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乙)和“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丙)。据此完成第7~8题。

7.甲图中AB段河流( ) 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流向西 C.水位A处低于B处 D.不能确定

8.关于甲、乙两图的河床剖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F岸对应C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B.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C.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D.E岸对应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解析:第7题,由丙图可知,B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比A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平缓,应是经过湖泊调节的结果,故B水文站位于A水文站下游,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第8题,甲图中EF处河道弯曲,河流在凹岸(E岸)侵蚀,凸岸(F岸)堆积。乙图中C岸以堆积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