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3、岩浆岩

本井田有岩浆岩活动,据左云南区资料分析,主要为印支期煌斑岩,侵入方式为岩床形式,井田西部609号孔和井田北部711号孔均有揭露,711号孔煌斑岩厚0.65m,侵入3号煤层,使煤层有0.63m变为天然焦。

据井下资料岩床对两侧煤层的烘烤焦化现象,对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从上所述,井田内褶曲宽缓,断层位于界外,岩浆岩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未发现陷落柱,纵观整个井田构造,属简单类型。

第三节 煤层状况

一、地层含煤性

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山西组含5层煤层,自上而下为山1、山2、山3、山4-2、山4号煤层,其中山4-2号煤层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井田内已采空),其余为不稳定 的不可采煤层。山西组煤层平均总厚3.28m,地层厚度62.33m,含煤系数为5.26%。可采煤层平均总厚1.84m,含煤系数为2.95%。

太原组共含11层煤层,自上而下为2、3-1、3、4、5、6、7、8-1、8、9、10号煤层,其中山3-1、3、8-1、8号煤层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其余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太原组煤层平均总厚23.31m,地层厚度114.47m,含煤系数为20.36%。可采煤层平均总厚21.60m,含煤系数为18.87%。

二、可采煤层

1、现将3号可采煤层叙述如下:

3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上距3-1号煤层2.06-5.09m,平均3.37m,煤层厚度14.43-16.60m,平均15.18m,结构复杂,普遍含5~7层夹矸,夹矸厚度0.10-2.90m,岩性为泥岩、细砂岩,局部为煌斑岩,属较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井田北部少量开采。煤层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砂岩,底板岩性为粘土-细砂岩、含少量植物化石碎片。

2、煤层结构及夹石的岩性和厚度

西盘区煤层大部分可采,煤层倾角一般为2~3°,煤层厚度14.43~16.60m,一般

第5页/共66页

15.18m,属特厚煤层;煤层结构复杂,由5~7层夹矸,煤层夹矸岩性一般为泥岩和炭质泥岩。

第四节 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涌水量

一、含水层

本井田共有4个含水层,除第四系冲、洪积层和基岩风化壳裂隙含水量相对较大外,寒武-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石炭-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及侏罗系砂岩、砂质泥岩裂隙含水层组,富水性一般较弱。

二、矿井涌水量

据地质报告提供之资料,矿井正常涌水量为480m3/d,最大涌水量为720m3/d。

第五节 其它开采条件

一、瓦斯

按晋煤资评瓦字【2013】10号《2012年度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评审意见书,我矿2012年度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35m3 /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 1.83m3 /min。鉴定为瓦斯矿井。

二、煤尘

各煤层均存在着煤尘爆炸的危险性。 三、煤的自燃

按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评定3#层为容易自燃煤层。 四、地温

根据测温结果,井下温度一般在14℃左右,冬季略低,未发现地温异常现象,本井田为地温正常区。

第三部分 8101首采工作面设计

第一章 地质概况

第一节 工作面概况

首采8101工作面地面相对位置为左云县树儿里村西南部,井下位于3号煤层西

第6页/共66页

盘区西北部,为该盘区首采工作面,煤层埋藏深度175~208 m。西、北部为矿界保护煤柱,南为5103巷(未掘),东部为西盘区回风巷、轨道巷,工作面煤层向上2.06~5.09m为3-1号煤层,再向上66.62~79.95 m为山4-2号煤层,在停采线外东南部有采空区。

附图1:工作面地质平面图 附图2: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 附图3:工作面层间对照图

第二节 煤层特征

8101工作面煤层结构较复杂,为一特厚煤层,煤层总厚9.62~13.1m,平均为11.19米,煤层倾角2~14o。煤层以半亮型煤为主,暗煤、条带状结构,沥青光泽。从工作面煤层总体来看,盘区巷及切眼附近底板相对高,中间底板相对低。煤层普遍有3层夹矸,夹矸厚度0.10~2.90m,岩性为泥岩-细砂岩,局部为煌斑岩。

第三节 顶底板岩性

顶板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砾岩,3-1号煤,底板岩性为粘土—细砂岩和砾岩。

附图4:工作面综合柱状图

第四节 地质构造

根据已掘巷道资料,共揭露出七条落差1.2~9.5m的正断层,揭露冲刷两条,宽1.6~2.1m,深3.1~3.3m,包裹体9个。

实测断层情况表 表3-1

序号 F1 F2 F3 F4

构造名称 断层 断层 断层 断层 位 置 走 向 倾 向 倾 角 性 质 对回采落 差 的影响程度 较小 较小 有影响 有影响 5101巷6-1#测点﹢11m N30°W N60°E 5101巷11#测点﹢2m N36°W N54°E 60° 65° 正 1.2m 正 1.2m 正 5.3m 正 9.5m 5101巷14#测点﹢18m S5°E 2101巷5#测点﹢6m S13°E S85°W 60° S77°W 65°

第7页/共66页

F5 F6 F7 断层 断层 断层 2101巷9-1#测点﹢13m N53°W N37°E 2101巷9-1#测点﹢50m N70°E 2101巷11#测点﹢5m S7°E 60° 正 1.7m 正 4.8m 正 5.5m 较小 较小 有影响 N20°W 55° S83°W 60° 第五节 水文地质

一、含水层

工作面煤岩层微含水,对应上部3.37 m左右为3-1号煤层、73m左右为山4-2号煤层,两煤层均在停采线附近有采空区,采空区边界均不明。在工作面顺槽掘进时,向3-1#煤层打20个探放水孔,均未见空。2012年5月,委托217地质队进行了地面瞬变电物探测试,测试结果在工作面回采区域内无积水异常区。工作面开采前,必须做钻探验证和井下物探测试,查明3-1、山4-2号采空区范围,并排放积水,稳装两台45KW水泵,铺设两趟4寸排水管路,同时在巷道低洼处建立临时水仓。

二、工作面涌水量

据地质报告提供之资料,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0.2m3/min,最大涌水量为0.3 m3/min。

第六节 瓦斯与煤尘

一、瓦斯

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65 m3/min。 二、煤尘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三、煤的自燃

煤的自然倾向性为Ⅰ级,最短发火期为63天。

第七节 储量

该工作面长度为110.2m,2101顺槽长772.6 m,5101顺槽长672.9 m,可采走向长度为460m。工作面煤层总厚最小9.62m, 最大13.1m,煤层平均厚度为11.19m,可采煤层平均厚度为8.35m,煤容重1.4t/m3。

(1)工作面可采储量:

Qc=110.2×460×8.35×1.4=59.25万吨。

第8页/共66页

(2)工作面开采损失: ①末采20m不进行放煤的损失:

20×110.2×(8.35-3.3)×1.4=1.56万吨; ②上下端头损失:

5.2×(460-20)×(8.35-3.3)×1.4=1.61万吨; ③放煤工艺损失(损失率按25%计算):

(460-20)×(110.2-5.2)×(8.35-3.3)×25%×1.4=8.16万吨; ④机采损失(损失率按5%计算): 460×110.2×3.3×1.4×5%=1.17万吨;

工作面开采损失=1.56+1.61+8.16+1.17=12.5万吨。 (3)工作面可采出煤量: 59.25-12.51=46.74万吨。 (4)全工作面回收率: 46.74÷59.25×100%=77 %

第八节 冲击地压

据原矿方知,本矿井未发生过生冲击地压现象,本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巷道来压不明显,但在回采过程中要预防周期来压对工作面的影响。

第二章 采煤方法

第一节 巷道布置

一、巷道布置 1、工作面巷道布置

8101工作面为一进一回双巷布置,与西盘区回风巷成90°,与西盘区轨道巷成89°,其中2101胶带巷、5101回风巷沿3号煤层底板布置。2101胶带巷与西盘区轨道巷(交角89°)相连接,与主运输大巷 (交角86°)相连接;5101回风巷与西盘区轨道巷(交角89°)相连接;切眼巷与两顺槽垂直布置。切眼巷布置在工作面的起始线,即井田西盘区边界处,垂直于煤层走向及南北两顺槽,全长110.2m,距西盘区轨道巷

第9页/共66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