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高中政治 第1单元 第3课 多彩的消费 第2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含义。理解怎样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理解艰苦奋斗在今天并不过时。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应该理智的消费者。 (二)能力目标

学习“消费原则”时,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做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难点:适度消费 三、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基础知识和学习习惯素质中下层类型。有些学生上课的学习习惯不太好,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讲解时需要从学生身边案例入手,举例要生动具体贴切要多开展一些活动。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好学生指导好他们如何分析事例,培养他们勤思考、深分析的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

1.讨论法:消费心理面面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消费心理面面观、做理性的消费者,初步把握教材的原理和重难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哎呀!这位同学,你的衣服很漂亮,谁给你买的呀?你买时有什么标准呢?

学生:回答。

教师:这位同学考虑了消费品价格和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等因素,争取找到性价比最佳结合点。你赞同他的观点吗?其他同学的标准呢?(学生思考、教师投影让学生选择自己是哪一种)

选择一:你属于大手大脚的奢侈类型消费者 选择二:你属于理智型的消费者

选择三:你属于类似于吝啬鬼类型的消费者 (选择后,引导)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就是第二框的内容(展示标题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活动: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探究一:

(下面教师展示学生很喜欢的卡通图像,并且这些图像是中学生身份。通过这些图片设置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的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这是什么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什么特点? 2、我们该如何评价这种心理?持什么态度? (讨论后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并总结)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特点: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 评价:

①有利: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②不利: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消费误导经济的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盲目从众消费。

其中教师尤其要重点点拨“评价”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消费误导经济的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作为中学生来说应该如何去做呢? 探究二:

(由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引导出下面的内容)

从众心理容易导致盲目购物。所以我们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首先,在消费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

其次,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在消费时,要注意保持冷静。

最后,要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是不断变化与改善的,我们的选择也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下面通过直观的图片来理解“要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从而做到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

1.这种消费结构是否合理? 2.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什么情况? 3.那我们应当怎么做? 探究三

(下面教师同样展示学生很喜欢的卡通图像,并且这些图像的中学生身着奇装异服。这些图片设置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的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这些图片体现了什么消费心理?其特点? 2、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态度?

(讨论后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并总结)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特点:标新立异,显示与众不同 评价:

①有利: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和发展。 ②有弊:代价大,社会不一定认可

态度:适当求异可行,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对此点教师要让学生自查自纠,你的穿着与打扮是否过分标新立异。通过此种消费心理学生应该明白自己在学校应如何穿着打扮。同样教师尤其要重点点拨“评价”利弊两个方面。 ①有利: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和发展。②有弊:代价大,社会不一定认可。态度强调“适当”“过分”。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探究四

(教师展示图片①中国奢侈品消费呈“低龄化” 炫耀性消费特征明显 。②某些中学生在消费上出现的误区设置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这些是什么心理引发的消费?

2、这种心理引发的消费好不好?该不该提倡? (讨论后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并总结)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特点:夸耀性、盲目性

评价: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对此种消费心理,教师还要对“评价”重点分析。对这种心理要完全否定。因为它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态度,不值得提倡。

(通过以上三种消费心理引导着学生应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同时展示图片) 探究五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点拨分析“入”与“适度”)

①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消费支出应与收入相适应 。(“入”=当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通过贷款消费理解。这里的“入”主要从家庭收入的角度)

②在经济承受能力内,应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抑制消费。否则,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展示下两幅图片来全面理解我国的国情。通过对这些图片的直观感受,一方面加深了对我国基本国情的了解。更加坚定坚持理性消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探究六

(下面教师同样展示学生很喜欢的卡通图像,重点分析他们的对话。这些图片设置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的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这是怎样的消费心理?特点? 2、我们应如何看待它?

(讨论后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并总结)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特点: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评价:有利的、理智的消费,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好处。 态度:值得提倡,值得发扬。

(对此种心理还应注意对它的“评价”。 求实心理要完全肯定的。因为它是有利的、理智的消费,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好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态度值得提倡,值得发扬。) 探究七

(有的同学说:现在生活好了,我们可以吃好的、穿好的、艰苦朴素已经过时了,我们应该尽情享受好的生活。从中引出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辩论。辩论分为正反两方,要有理有据的阐明自方的观点。)

(各自讨论后,让正反方论证观点,教师评价总结)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历史: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2)现实国情: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结合前边有关国情的图片) (3)个人成长:有利于锤炼青少年的意志,陶冶情操,成就事业

小初高K12学习教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