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音乐会心得

开音乐会的时候老师就细心的帮我们挑选各自适合曲子。从课上老师的教学到课下自己努力训练、巩固再到音乐厅进行观摩,整个过程中老师都非常的耐心及细心,同学们也都非常积极努力,精益求精。通过以此音乐会,锻炼了我的勇气和胆量,也让我在音乐会中体会到学无止境这句话的含义。

三,实践构思

音乐会是对歌唱教学成功与否的检验,也是阶段性学习的汇报和展示。在音乐会构思方面我们特别注意到演唱作品需要结合时代内容,既要能把老歌曲中精粹的部分保存下来,也要体现出大胆的创新性。在音乐会中融入新元素,使音乐会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具有更高的艺术质量和欣赏价值,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和良好的艺术影响。其次,音乐会也尝试采用形式多样,中外风格各异的声乐作品,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和舞台互动。再者,是音乐的宣传和舞台布置,灯光等的安排。

第二节 音乐会作品说明和作品演唱实践、感悟 一、《小河淌水》

《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民歌,在音乐会中是一首八人小合唱。这首歌曲由

尹宜公创作于1947年,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出。全曲是羽调式,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较为自由的节奏方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的旋律表现出了云南地方特有的音乐旋律,也描绘出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歌曲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感情真挚、美好,表现出少女的活力与纯情。《小河淌水》从产生起,就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唤起了人们的共鸣。这样优美的旋律,动情的歌声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响起,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是黎民百姓还是艺术家,都会由此产生对美好生活、爱情的追求和美的感受。这首歌曲以超然地域坏境的人性追求之美,感动着每一个人,时至今日依然被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众所喜爱、传唱,被西方音乐界誉为“东方小夜曲”,它的魅力是因为它滋生于弥渡这片神秘的地域。这首曲子的内在音区较高,音域较宽,演唱时感情要真挚、内在,要注意歌声要向小河流水那样流畅清亮,音色圆润甜美又不能虚浮。全曲的音量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的回环起伏的方式,来创造出一种歌声由远及近,又逐渐流向远方的意境。所以全曲自始至终要以气息支持着声音的高低走向和把握轻重缓急,以丰富的内在情感刻画出曲中悠然飘渺,情谊绵长的意境。作为开场曲目,我们在歌曲的编排上比较注重舞台效果及互动,把这首经典民歌以男女对唱的方式展现出来。四男四女的演出安排,女生都穿上白色小礼服,就像小河里的水一样清清亮亮,让舞台显得很漂亮。因为是第一个节目,演唱时候大家都比较紧张,事先练习好的动作也有的人做了有的人没做。唱前半部分的时候女生声音比较紧,比较虚浮,男生倒是还好。我们自己在台上也能感觉到,所以第二部分相对来讲就好很多了,总的来说,歌曲的完整性还是不错的,各个段落与音调方面都没有差错,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很能带动气氛,给整场音乐会开了一个好头。

二、《知己红颜》

《知己红颜》是一首由宝谙作词,赵季平作曲的优秀声乐作品,整首曲子情真意切、柔美婉约。这首歌曲的词非常有意境,涉及到许多典故的运用,有着很浓的古代气息。所以一拿到这首歌,我就把了解典故的由来及含义作为唱好这首歌的首要工作,细细地揣摩歌词的意思以及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如第一句:“灞水折柳拨弄长河日圆”之中“灞水”是古长安八大水系之一,人们经常把即将离别的亲友送到灞桥之上。而“灞水折柳”的“柳”通“留”,表达的是挽留和不舍的意思。所以古人们习惯在灞水边折柳送别,泣说离别之痛。例如这种种的典故,在曲中比比皆是,课下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去体会那些深层次里的意境。全词可分为三个部分,有落有起,有开有何,在紧扣主题的同时营造出让人感同身受的惋惜的意境,充满了对人生中一些事的无奈和不得已。第一部分主要是写即将要离别的伤感,作者使用了文学史上无数次被用来寓意离别之意的“灞水”喻离情,托“斑竹”诉离愁,韵味深沉,含蓄。在这一部分的演唱中主要是声音轻柔婉转,有一种似唱非唱,似说非说的韵味。这种演唱效果能够比较准确的描述出人们当时的情绪变化,那种哀伤、思念、感叹的复杂情感。第二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也是整首歌情感表达最为浓烈的部分。一句“想也难,梦也难,见也难,爱也难;想也难,梦也难,恨也难,离也难。”充分体现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这一部分的演唱需要足够的情感支撑,否则难以让听众产生共鸣,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反复研究歌词的原因,这是一首词大于曲,曲从词中来的歌曲。可惜的是尽管我做了很多准备,却还是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很紧张,底气不足,这也是自己在情绪把握和舞台演唱上的不足吧。第三部分是宣泄、呐喊之后的失落与无奈,进一步烘托了全曲的感伤氛围。这是歌曲的结尾部分,在演唱的时候我尽量要求自己做到声情并茂的去演唱,有如泣如诉的感觉,让观众能产生共鸣,这是全曲我完成的比较好的部分。这其实是一首很有内涵又颇具难度的歌曲,老师给我选了这首歌,也是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是对我的一种期望,没有很好的完成它,感觉很遗憾。在整个学习作品、分析作品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的培养了自己的观察、表达和认识的能力,形成演唱设计思路的同时,很大程度的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七、《Time to say goodbye》 《Time to say goodbye》)(意大利语:Con te partiro)意思是“告别时刻”。是一首意大利歌剧流行音乐,由卢西奥·库兰特图作词,弗朗西斯科·萨托利作曲。最早是由安德烈·波伽利在1995年意大利圣雷莫音乐会演唱的,并被认为是他的代表歌曲。后经过二次改编后与女高音歌唱家,英国音乐剧第一女伶莎拉.布莱曼的合唱版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并被广泛传唱开来。这首歌曲的要求就是气息能够沉的下来,来支撑和保持音高的位置,用心用情的来演唱。这是整场晚会的结束曲,由全体参演师生一起演唱。歌曲很应景,曲调优美深情,蕴含了很多的不舍,这也是我们同样的心声吧。好与不好都已经结束,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让未来更好。这首歌曲我们并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去练习,都把自己的独唱歌曲当做了重点,因为以前也听过,所以可能只是熟悉了歌词,但是优美的旋律还是很好的烘托了气氛。在那样的情景中实在是由不得自己不动情,四年的学习,几首歌的表演,便是为大学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第二章 音乐会的实践体会

第一节 音乐会的实践感悟和价值

此次音乐会的圆满成功和学院领导及师生的一致好评,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这也将是自己以后学习道路上的动力。整场音乐会虽然有很所的不足之处,但是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不管是学习上,心理上还是团体合作,这都有助于今后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准备音乐会的这段时间里,我觉得是我在大学里过的最充实的一段时间,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声乐知识。可能是因为从高中就开始学习声乐的缘故,所以上大学后,并没有对声乐的进一步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性,甚至觉得浪费了整个大一的时间。在后来的学习中,逐渐掌握到了一些声乐学习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注意事项。声乐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是音乐与语言的组合,有音乐家称之为:“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而歌唱的生命源于呼吸。很多人误以为声乐艺术是“最简单的艺术”,认为“有嗓子”就能唱好歌,其实不然。一首歌曲的演唱不仅要求有正确的呼吸及发音方式,这就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其次,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每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要唱“有情之曲”,这样才能算是完整的声乐演唱。我自己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最大的缺点就是吐字不清。明代音乐家魏良辅曾在《曲律》中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而我国自古以来的歌唱家都在追求“字正腔圆”,演唱中咬字清晰,声音线条才能圆润流畅,使声音更加完美、集中更柔和。这也是我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歌曲的情感表达,要想把一首歌曲完美的诠释出来,首先是要选择一首适合自己的声乐作品,能掌握它的作品风格。我在拿到一首歌的时候会选择先弄清歌词的主题思想,揣摩歌词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意,或者是把歌词朗诵几遍,品味其中的的情绪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情绪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达成一致,在演唱时才能做到声情并茂、有情有声。在舞台的表演方面,自己觉得做到还是不错的,能够很镇定的面对舞台,保持一首歌曲完整性的同时,做到带着情绪去演唱。

这是我对本次音乐会的实践感悟,不是很全面,也还有很多的问题是我没有发现的,我会积极改正已经发现的不足之处,争取下次能有更好的表现。同时我也领悟到每一次的训练与表演都要集中注意力在作品以及运用自己的技能来表现作品上,调整好自己的心里状态,完成每一首歌,每一次表演。

第二节 实践展望

一次音乐会的举办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次检验,更是一次成长。是我在声乐道路上不断学习的一次检验,是前进的动力。虽然有这诸多不足,但是这只会是以后学习之路的垫脚石,因为有它的存在才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缺点,积极改正,让自己更加优秀。面对困难的时候,要仔细分析并解决,同时不忘了给自己鼓励和信心,不要与别人攀比,先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突破自己,更加完善自己。在此感谢任丽君老师,她让我看到自己的缺点,帮助我改正,让我看到自己更好的一面,让我看到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在声乐这条道路上还是可以继续前进的。大学四年的结束,并不是我学习的终点,我会继续努力,向着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未来,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浅谈歌唱艺术》 柏银星、陈工编著 古吴轩出版社.2011.1

[2]《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颜五湘编著 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2009.7 [3]《声乐基础理论》彭晓玲编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4]《声乐教学法》杨立岗 等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8

[5]《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研究》邢延青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10 [6]《声乐与语言发声》崔瑞英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2 [7]《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李岚清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 [8]《声乐艺术美学》[M]余笃刚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9]《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金铁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1 [10]《民族声乐艺术》金明春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