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公司主要风险管理策略

金融租赁公司主要风险管理策略

金融租赁公司盈利的来源主要是承担业务风险的风险溢价。因此,在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帮助客户分担财务风险的同时,必须能够有效管理自身风险,通过积极主动地承担风险、管理风险、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架构和体系,力图使获取给定收益的风险最小化。

金融租赁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其它风险。对这些风险的控制主要是通过以下三大基本因素实现的:(1)董事会确定总体的风险管理原则和基本的控制战略;(2)确定风险管理的组织构架和体系;(3)指定风险管理的一整套政策和程序。由于融资租赁是金融租赁公司的主营业务,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是最主要风险类型,本文拟从公司的业务实践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策略作一番讨论。

一、主要风险类型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即租赁业务中的交易对手违约带来损失的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控制,要求对手保持足够的抵押品、支付保证金和在合同中规定净额结算条款等程序,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信用风险。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因交易或管理系统操作不当引致损失的风险,包括因公司内部失控而产生的风险。公司内部失控的表现包括,超过风险限额而未经察觉、越权交易、交易或后台部门的欺诈(包括账簿和交易记录不完整,缺乏基本的内部会计控制)等。在我国金融租赁公司历史上有很多因操作风险管理不当造成的不良资产。

操作风险可以通过正确的管理程序得到控制,如:完整的账簿和交易记录,基本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风险管理,强有力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交易和收益产生部门),清晰的人事限制和风险管理及控制政策,如采取分离后台和交易职能等。

(三)市场风险及其他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波动而使得投资者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的风险,包括价格或利率、汇率因经济原因而产生的不利波动。租赁公司面临的其他风险还有政策风险等。

二、信用风险的管理策略

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租赁公司整体风险管理构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通过专业化的评估、限额审批、监督等实施业务调节和管理。在考察信用风险时,应对风险和收益间的关系进行平衡,对实际和潜在的业务风险与损失进行预测。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包括:

(1)对行业准入条件,项目可行性调查建立内部指引。

(2)实行项目审批制,符合规定的交易经审批后才能执行。

(3)实行信贷限额制,分层级审批信贷限额。

(4)针对抵押、抵消权、保证金、担保、突发事件风险合约等订立特定的协议条款。

公司应通过制定策略和操作规程以避免信用风险损失,包括确立和检测信用风险暴露限额、在信用危机中取得收缴和保留抵押品或终止交易,对订约另一方和客户不断地进行信用评价,对项目后期实行跟踪管理等。业务部门必须与公司制定的策略和操作规程保持一致,并分析和确定客户的资信状况,制订交易方案。公司授信限额应视该项交易的风险程度和相关客户的资信度确定,超过此限额,须上报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

集中度风险应视为信用风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集中度风险,即金融机构业务对单一收入、产品和市场的依赖风险。收入来源分散化,可以减少公司收入对单一金融产品、客户群或市场的依赖。租赁业务中应通过客户分散化和交易活动在地区分布的分散化,以图实现减少风险的目标。

三、操作风险的管理策略

金融租赁公司面临非直接的与营运、事务、后勤有关的风险,统归于操作风险。这些风险包括:经营/结算风险、技术风险、法律/文件风险、财务控制风险等。它们大多是彼此相关的,所以金融机构监控这些风险的行动、措施应是综合性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