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基础班儿科学讲义 (13)

第十三单元 感染性疾病

麻疹

流行病学特点 中医病因病机 麻疹 临床表现 并发症 中医辨证论治 流行病学特点

麻疹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流涕、流泪、咳嗽、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s spots)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见,传染性较强,多见于6个月以上5岁以下小儿,传播方式主要为空气飞沫传染。 中医病因病机

麻疹的发病原因是感受麻毒时邪。麻毒时邪由口鼻而入,主要病变是肺脾两脏。麻毒犯肺,肺卫失宣,故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此为疹前期;麻毒由肺及脾,正邪抗争,驱邪外泄,皮疹透发全身,达于四末,此为出疹期;疹透之后,毒随疹泄,麻疹逐渐收没,热去津伤,便进入恢复期。这是麻疹顺证的病机演变规律。

麻疹以外透为顺,内传为逆,若正虚不能托邪外泄,或因邪盛化火内陷,均可导致麻疹透发不顺,形成逆证、险证。若麻毒内归于肺,或复感外邪侵袭于肺,以致肺气郁闭,则形成邪毒闭肺证;麻毒循经上攻咽喉,而成麻毒攻喉证;麻毒内陷厥阴,蒙蔽心包,引动肝风,则形成邪陷心肝证。 临床表现

疹黏膜斑” 并发症

发热后2~3天,于口腔两颊黏膜近臼齿处出现直径约0.5~1mm的灰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称为“麻

喉炎 多见于2~3岁以下小儿,常由继发细菌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及吸气性呼吸困难,轻者随体温下降皮疹消退,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肺炎 为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可发生在麻疹的各个时期,是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为继发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

心肌炎 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轻者仅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一过性心电图改变,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脑炎 发病率约为0.1%~0.2%,常发生于出疹后2~5天。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类似。病死率约15%,多数可恢复,约20%~50%患儿留有运动、智力、精神障碍及癫痫等后遗症。 中医辨证论治

顺证

邪犯肺卫(初热期)

证候:发热咳嗽流涕,喷嚏,双目红赤,泪水汪汪,畏光羞明,体倦食少,小便短黄,或大便稀溏,发热2~3天在口腔颊部近臼齿处出现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早期诊断的依据。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透表,清宣肺卫。 方药:宣毒发表汤加减。 邪入肺胃(见形期)

证候:发热持续,起伏如潮,每潮一次,疹随外出,依序而现,疹点细小,由疏转密,稍觉凸起,触之碍手,疹色先红后暗红,伴烦渴嗜睡,目赤眵多,咳嗽加剧,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佐以透发。 方药:清解透表汤加减。 阴津耗伤(收没期)

证候:疹点出齐后,发热渐退,咳嗽渐减,胃纳增加,精神好转,疹点依次渐回,皮肤呈糠麸状脱屑,留有色素沉着,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 治法:养阴生津,清解余邪。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逆证 邪毒闭肺

证候:高热不退,疹点不多,或疹点早回,或疹点密集,疹色紫暗,咳嗽气促,鼻翼扇动,唇周发绀,喉间痰鸣,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宣肺开闭,清热解毒。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麻毒攻喉

证候:身热不退,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咳声重浊,状如犬吠,喉间痰鸣,甚则吸气困难,胸高胁陷,面唇紫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药:清咽下痰汤加减。 邪陷心肝

证候:疹点密集成片,色泽紫暗,高热不退,烦躁谵妄,甚则神昏,抽搐,舌红绛,苔黄糙,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息风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 【A1型题】

麻疹发病年龄多见于( ) A.1~5岁 B.5~10岁 C.6个月~1岁 D.3~5岁

E.10~18岁

[答疑编号700358130101]

【正确答案】A

【A1型题】

麻疹恢复期皮肤可见( ) A.无色素斑痕及脱屑 B.无色素斑痕,可见脱屑 C.有色素斑痕,可见脱屑 D.有色素斑痕,无脱屑

E.有色素斑痕,并有麦麸状细微脱屑 [答疑编号700358130102]

【正确答案】C

【A2型题】

患儿,男3岁。麻疹见疹已6日:高热不退,咳嗽气急,鼻翼扇动,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脉数。其证型是( ) A.顺证,见形期 B.顺证,初热期 C.逆证,热毒攻喉 D.逆证,麻毒闭肺 E.逆证,邪陷心肝

[答疑编号700358130103]

【正确答案】D

风疹

中医病因病机 风疹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中医辨证论治 孕妇预防风疹的重要性 中医病因病机

风疹是感受风疹时邪,其病机为邪毒与气血相搏,外泄肌肤所致,其主要病变在肺卫。风疹时邪毒轻病浅,一般只犯于肺卫,蕴于肌腠,邪毒外泄后能较快康复。若邪毒阻滞少阳经络,则耳后、枕部核肿胀,或胁下可见痞块。只有少数患儿邪势较盛,可内犯气营,形成燔灼肺胃之证。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后天性风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