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记叙文序列训练
序列训练9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如何写出波澜
了解并在记叙文写作中体现情节的波澜。
(2013·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 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更重要的事 手里捧着奶奶做的虎头鞋,我终于明白了这些天我们所忽略掉的更重要的事。 ..... 什么是“更重要的事”?开篇点题,同时引起悬念。 就在今天,一家人筹划许久的家庭聚会终于得以实现了。 交代了“半个月以来,奶奶的生日半个月以来,奶奶的生日聚会是大家共同期待的最重要的事。妈妈忙着采购,爸爸负责联系亲属,婶婶去买蛋糕,聚会是大家共同期待的最重要的兴高采烈地问妹妹要什么口味。一家人情绪高涨,好不热事”,继而提出“是否有什么更重的疑问设置闹。久违的团聚气氛让我感到阵阵温暖,而我心里却总有要的事被我们遗忘了”吞吐之法,初显波澜;引而不一丝难以言说的不安——是否有什么更重要的事被我们悬念。发,引人入胜。 遗忘了? 以“每个人做着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傍晚踏进奶奶家熟悉的铁门,一派大家庭团聚的氛围立刻将我包围。妈妈从厨房进进出出,菜香扑鼻而来;妹妹儿”反衬奶奶的寂寞。 得意地向我展示新连衣裙;叔叔则麻利地打开一箱啤酒。此三段场景描写利用对比衬托法推进情节发展。气氛和人物形成对我看了看四周,奶奶呢? 果然,我在房间最里面的老藤椅上看到了奶奶的身影。她比。 正安静地绣花,手里托着布一针一针地专注地绣。偶尔抬“不太和谐”又形成对比。 头扶一扶老花镜,瞄一眼电视,又很快低下头重复飞针走 线的动作。满屋的喧闹和来回的人影几乎把她的存在都 “咔嗒一声”是情节的一个转折。 淹没了。 一瞬间我的心里像是被那根细细的绣花针扎了一下,那此三段祖孙对话引出不同人不同种不安感似乎清晰了几分。 晚餐一如既往在欢笑和吵闹中度过。杯碗碰撞声中我有的兴趣中心,不同的兴趣中心就是意看了一下唯一不太和谐的一角——奶奶依然安静地坐不同的“爱”的方向,这是情节的着,虽然是在上座的位置,却只是笑眯眯地听着大家你一高潮,为下文抒情蓄势。 言我一语。 终于在妹妹闹着要端上蛋糕时,身为寿星的奶奶缓缓站起,慢悠悠地走进里屋,轻掩房门,门把发出咔嗒一声。 仍然是对比。 “奶奶,怎么不吃了?”我推开房门问。“奶奶吃饱了,让你叔叔伯伯再喝点酒吧。”我看着奶奶又捧起白布,绣花针带着彩线再次舞动起来。我这才注意到,柜里不知何时又多了三五幅绣品,还有好几双精致玲珑的虎头鞋。 我随手捧起一双细细端详。“做了这么多为什么不送掉些?”我本是随口一问。 “这幅呀将来给你挂在新房里,这两幅给你姐姐妹妹。虎头鞋你们一人两双,将来给孩子穿。奶奶还给你们做了几件睡衣……” 鼻子突然酸了,我没有再听下去。奶奶的生日,妹妹在吃着自己最爱的蛋糕,叔叔伯伯们谈论的是汽车和股票:所有人为了聚会而聚会。 而奶奶,她在给我们准备礼物。 被我们忘掉的事,那就是今天是奶奶的生日,是那个一直以来牵挂着子女、早已把奉献当成习惯的奶奶的生日。 忍了忍泪水,我上前挽住奶奶的手臂:“奶奶,明天您跟我们一起去西太湖散步吧。让爸爸开车送您,那儿晚上可漂亮了……” 通过抒情点题。 以淡淡的描述性情节收尾,更添温馨色彩,余味无穷。 【主编点评】 本文是简单写人记事散文中情节波澜处理的佳构。文章在开头点出“更重要的事”——虎头鞋,为后文作铺垫,倒叙手法十分巧妙。之后众人的“忙碌”与奶奶的孤独“安静”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感觉落差。将众人各自“做着自己重要的事儿”与奶奶“做的重要事儿”进行对比,孩子们对奶奶的忽视与奶奶对孩子的牵绊形成对比,将对比衬托法用到了极致,从而使作品达到了波澜起伏的效果。
所谓波澜,就是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进行构思的一种技巧。简言之,文章的起伏变化,人们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叫作波澜。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人们常用以下几种方法掀起文章的波澜。 一、设置悬念法
悬念就是设置悬而未决的疑问,引起读者的关注。巧设悬念,能使文章曲折生动、起伏跌宕、引人入胜,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是中学生写作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某年高考江苏一考生《对不起,我前桌的女孩》的片段:
黑黑瘦瘦,头发干黄干黄还带着卷。耳朵紧紧贴靠在头两侧,还略微向内卷曲,活像个“小老太”。这就是我前桌的女孩。
她有个特殊的习惯,她的左手永远插在口袋里,或是伸在课桌下,或是压在大腿下。她从不用左手传递课本讲义,从不用左手梳理发髻,从不举左手回答问题。
这一切,我都理解。
因为一次无意的一瞥让我发现了她的秘密——原来她的左手只有三根手指。 文章开头就巧妙地设置了悬念,前桌的女孩为什么有“左手永远插在口袋里,或是伸在课桌下,或是压在大腿下”等等的特殊习惯呢,“原来她的左手只有三根手指。”这个悬念,设置得非常成功,而且安排在文章的开头,一下子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
再如:《地球上最后一个人》
地球上只剩下了一个人。在房间里,他突然听到了一阵敲门声……
这是一篇精短的科幻小说,只有25个字,却渲染了一种神秘的气氛,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为什么“地球上只剩下了一个人”?又是谁在敲门?为什么敲门?接下来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悬念的设置极为巧妙。
二、巧设误会法
这种方法是让作品中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造成误会,或双方互相误会,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情节发展,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推进。如某年高考作文《友谊》安排了一个情节,离高考只有10天了,最后一个假期“我”准备回家补充给养,想着还能吃上妈妈亲手做的香喷喷的手擀面,心里不免着急起来。正准备回家时,班长突然要“我”留下来,说是要帮助班主任王老师打扫卫生。碍于情面,又不好意思推辞,只好很不情愿地留了下来。
“到了王老师家里,发现他家收拾得有条不紊,干干净净。王老师微笑着说:‘你们帮我拖拖地吧。’我心里想,这么干净还拖,真拿指使人不当一回事。拖完地,王老师说道:‘今天晚上都在我这吃饭,算是我对你们的劳动补偿。你们就先休息一会儿吧。’说完,他和爱人就赶紧做饭去了。吃饭的时候,王老师看出我一脸的疑惑,便说:‘其实,留下你们,一方面想了解一下最近的班级情况;另一方面想给你们开个小灶,单独补补课。’听了这些话,我才恍然大悟。不过,何必绕这么大个弯子呢?
直到高考结束,我收拾行李准备回家,班长才告诉我事情的真相。原来,在那个星期,班长从他的邻居我小姨那里得知,我妈妈因车祸住进了医院,我爸爸又出差在外,是我小姨在医院照看我妈。班长怕我得知真情影响我高考,于是和王老师上演了这一出‘双簧’。”
本文巧妙地运用误会法设计情节。误会法运用恰当,不但能在大开大阖的情节中使人物性格鲜明地凸现出来,而且能使文章在情节结构上跌宕多姿。
三、抑扬法 1.先扬后抑
就是先赞美,后贬损。又称为欲抑先扬。
如:这时候,一个二十二三岁的靓丽女孩突然闯进了人们的视野。窈窕的身材,优美的曲线,摇曳着一袭乳白色的长裙,举手投足间透着三分雍容,七分典雅,……一时间,喧闹的候车大厅变得安静下来。她像一块磁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凝聚了所有人的目光。
她在人们艳羡的眼神中,寻了一个干净无人的座椅,将行李箱放到上面,紧挨着提箱款款落座,然后从包里掏出一份报纸、一袋瓜子,打发等车的时光。她读得那样忘我,吃得那样优雅。报纸一页页翻过,两只纤细的手指不停地将吃完的瓜子皮弹出,宛如天女散花,不到二十分钟,她面前的地上,已“画”出了一个大大的“扇面”……
这里,运用欲抑先扬手法,使女子表面之美与不注重公德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作者对女子不注重公德的贬抑。
2.先抑后扬
就是先贬损,后赞扬。又称为欲扬先抑。
如:一日黄昏,我倚着阳台远眺,无意间瞥见了角落里的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歪歪斜斜,怪模怪样。绿色的掌面,皱皱巴巴,黑刺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真弄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养这样丑陋粗鄙而可怕的东西!
因为期末考试忙,再次光顾阳台,已是一个月后的午后。没想到的两种景象同时撞进我的瞳孔:那些以前精心侍养的花,全都变成了褐色的枯枝;而角落里的仙人掌却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我的面前,碧绿水嫩的叶片高擎着一片金光。那是难得一遇的仙人掌花:金黄的色泽,花瓣一如流光溢彩的绸缎,柔软的花穗如流苏般,上面细密地布着雪乳般的花粉。花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谁能想到,昔日的丑小鸭,竟能涅槃羽化,开出如此美丽的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