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

光照古今的马基雅维利

【摘要】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人物之一。也被认为是近代政治之

父。他认为君主所必备的素质是凶猛如狮,狡猾如狐,一部历史就是强者的历史。权力的运作不可用正常的价值衡量,更不能用道德能力去判断,它有它自己的法则,为达到目的没有什么不应该。《君王论》并不是在教人如何塑造人格,而是在教一个国家如何维护自己的国格。“为达到目的没有什么不应该”,这里的所谓“目的”从根本上讲就是国家利益。在政教势力犬牙交错,国土割据林立,强邻纷纷染指的现实下,如果不能自强求存,而是一味抱残守缺,灭亡就不可避免。陈独秀就曾经犯过类似错误,使年轻的中共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毛泽东曾经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其实说明的是一样的道理。

[关键词]:君主论 共和制 政治学

马基雅维利一生辛苦坎坷,郁郁而终。可是死后却如此声名显赫,或者说恶名昭彰。很少有人像马基雅维利这样,为自己赢得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有些人怒骂他的邪恶;有些人同情他的善良。

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同时也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是一座任何人在研究近代政治思想的时候所无法避开的碑。在他之前的政治学研究,大都是从思想出发的,柏拉图的《理想国》也好,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也好,他们进行应然性的判断并且认为政治即是若此。而到了马基雅维利这里,政治学开始由应然性向实然性转变。马基雅维利的结论是从现实出发,是经验判断的结果。

马克思说:“从近代马基雅维利??以及近代的其他许多思想家谈起,权力都是作为法的基础的,由此,政治的理论观念摆

脱了道德,所剩下的是独立地研究政治的主张,其他没有别的了。”①

马基雅维利第一个实现了政治学的“去道德化”,因此当之无愧地为自己获得了“近代政治学之父”的美誉。

臭名昭著的“马基雅维利主义”集中体现在《君主论》第十五章到第十八章。在这一段的论述中,马基雅维利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得出了君主在必要时,应该摒弃道德,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结论。也正是在这里,马基雅维利提出了著名的“狐狸和狮子”的隐喻,他认为:君主应当像狮子那样勇敢,但是,在这里,他却更强调狐狸的狡猾:“许多合约和许多诺言由于君主们没有信义而作废和无效;而深知怎么做狐狸的人却获得最大的成功。”

马基雅维利是政治是邪恶的政治?

的确,在马基雅维利那里,政治的核心是权力而非道德,但是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道德,“事实上,他并未抛弃道德。”(杨

②鹏飞,1993)事实上,他从未抛弃道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而人们总是关注与后面一句,却不去考察马基雅维利的目的。例如,马基雅维利提倡君主吝啬,可是,这种吝啬,正是为了“不去掠夺老百姓,为了能够保卫自己”啊!

可是,马基雅维利却呼唤一个统一的意大利,《君主论》最后一章取题为《奉劝将意大利从蛮族手中解放出来》,其意不言而明。于是,从某种角度上看,马基雅维利便成了造成近现代民族

国家与邻为壑的现状的罪魁。 因此而指摘马基雅维利,公正么?

我倒认为,马基雅维利相对于但丁而言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现实的把握。可以说,马基雅维利与但丁为达成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了解除人们的痛苦,这种痛苦是他们亲眼所见,亲身体会的,我指的是分裂与战争。马基雅维利不但呼唤一个君主出来,而且他要这个君主出来统一意大利。这个理想,两百多年后实现了——当马志尼登录西西里振臂一呼的时候,意大利人无疑把他当成了新时代的摩西。

卢梭为马基雅维利的辩护辞是这么写的:“马基雅维利假装劝诫国王们,实际上却是淳淳劝诫人民。”他把《君主论》称为是“共和人士”的宝书。③

卢梭显然对马基雅维利所描述的那样一头玩弄权术,轻约背信的政治怪兽怀有一种很深的芥蒂,并且他深信这种厌恶是包括马基雅维利在内的“共和主义者”所共通的。卢梭根据马基雅维利在《李维史论》中所阐述的观点而把马基雅维利拉到了共和主义这一边。的确,《李维史论》同《君主论》的根本准则是对立的,而这种对立,正是共和同专制的对立。

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渊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现实的分析;另一个是对历史的分析。马基雅维利的历史是罗马史。

如果仔细考察一下罗马共和国的斗争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简单事实:恺撒是以人民党领袖的身份登上皇位的。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