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
摘要: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作为整个中华名族的综合素质最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仅简单涉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问题,而且必然还要进一步涉及到整个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人文精神发展的社会问题。新的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的指南,是大学生提高知识能力的锐利武器。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
正文: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扬理论联系实践的优良作风。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 1.价值观的多元化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崇尚独立、自由,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学生家庭收入的差异也明显增大,导致学生消费的差异性增大,显示出个性消费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大学生只有将现实主义价值目标与理想主义价值目标统一起来,不仅要树立长远和远大目标,而且也要为理想脚踏实地的奋斗。保持一种积极的健康心态及饱满的热情,干出一番事业,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民族观念、集体利益、公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在主题上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有献身于祖国的责任感和坚强意志。希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实利益的限制,少数人呈现出媚外心态。
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我们这些大学生开始独立面对困难,独立面对社会,在各种矛盾的碰撞中,在与各种复杂问题的交手中,开始走向成熟稳重。当代大学生逐步拜托了社会义务本为主流价值,由传统的政治化、道德化的价值倾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开始全面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自我价值,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从中可以看到他们强烈的个人利益来决定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同时也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自我独立的执着。表明了大学生有极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和对待事物、人的不同解决方法和手段。 二、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因素 1.社会因素方面
目前大学生毕业后出现就业偏难,待遇偏低的现象已影响到在校生的学习状态。他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与所学专业之间的关联性不够确定,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需要差距很大,产生学习倦怠情绪。同时社会上流行的经商潮、出国潮、英语热与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以及其他不正之风,影响和迷失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向。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非常缺乏,尽管多数家长在主观上也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但出于对子女适应现实社会的担忧和对其眼前利益的维护,往往在其具体问题上有采用实用主义的做法。在价值观教育上倾向于个人本位和“金钱”本位。然而正是这种倾向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个人因素方面存在诸多原因
个人因素方面,自我效能感、学习主动性、专业兴趣、学习态度、焦虑等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状态。目前,部分大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自身专业思想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薄弱,抗挫折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对大学环境和生活等方面过于幻想;一些学生脱离了中学教师家长式的管理、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的学习生活,学习上缺乏进取精神。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1.知识传播途径
所谓知识传播,就是通过正确的知识传播,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目中融化。通过正面知识传播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当前,高等院校一要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