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1203班1204班 ,,组织行为学笔记

工商1203、1204班 组织行为学笔记

工商1203班(前六章)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沈浩浩

一、组织行为学的早期研究

组织行为学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学在工商业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缓解早期工业社会劳资关系的矛盾;另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助于满足军需物资生产的需要。“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最早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工人的工作效率问题。1941年莉莲·吉尔布利斯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在当时并为引起人们的重视。从20世纪20年代起,人们逐步认识到心理学在工作环境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工业心理学开始兴起。 二、霍桑实验的影响

1924-1927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与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实验所出的现象统称为“霍桑效应”。霍桑实验及早期人际关系学家提出了许多关于组织人的行为的概念。梅奥等人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研究的先声,也促进了人们对人的行为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后行为科学进入组织行为的研究阶段,60年代末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进入80年代,组织行为学又分为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

三、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

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西方引进的。1980年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组织行为学的起步。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学经济与心理行为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从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

(一)传统取向的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 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组织变革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竞争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第二,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第三,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第四,组织行为学研究出秉承强调生产效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

(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

积极组织行为学弥补了传统组织行为学的不足,是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王婷

一、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定义:是一个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的研究领域。

核心问题: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二、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研究的目的相同。2、研究的对象一致。3、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4、很多理论来源相同。

区别: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中的人的外在、可观测、可开发的行为,而管理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既包括外在、可观测、可开发的行为,又包括内在不可观测,不可开发的行为。2、前者的研究成果更具体、直接、实用,而后者则比较抽象、隐晦和理论化。

三、 学习和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作用

1、 有助于强化人性化管理意识,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2、 有助于合理选拔和使用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 有助于改善管理沟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4、 有助于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 5、 有助于促进组织变革和发展。

6、 有助于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开发和有效管理。 四、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模型

(一) 研究方法:现场研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案例比较法、测验法。 (二) 一般模型

三个层面: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组织层面

行为有效性的常见指标:效果、效率、缺勤、离职、工作满意度。

第二章 直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第一节 知觉与人际知觉 杨高林 (一)知觉

定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基本特征:

1、理解性 2、相对性 3、整体性 4恒常性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1、知觉者

知觉因素包括知觉者态度、价值观、动机、需要、兴趣、经验、期望、个性特点 2、知觉对象

知觉对象因素包括运动、新奇、对比、声音、背景、临近、大小、重复等 3、情景

情景因素包括时间、工作环境、社会环境 (三)知觉防卫机制和错觉 1、知觉防卫机制

定义:指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映的倾向。 2、错觉

定义: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的知觉。

原因:主要有知觉者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知觉对象和背景的特点。 (四)社会知觉 1、首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近因效应 4、定型效应 5、投射

第二节 归因理论 任道昌 (一)归因的概念

1、概念: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的过程。 2、三个基本问题:a.因果关系归属 b.社会推论问题 c.未来行为预测 (二)归因的类别 (三)归因的参照点 1、一致性 2、一贯性 3、特殊性

(四)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维纳等人运用海德的归因理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四个因素。

第三节 洞察力 李青青 一、 洞察力的本质 1、 概念

洞察力:运用直觉和综合分析能力对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或本质的认识和判断的能力。

2、 观点

1)、特殊过程说【洞察力过程与一般思维过程有着质的差别】 2)、无特殊过程说【洞察力与一般思维过程涉及的过程是相同的】 3)、三元观点【洞察力所涉及的过程同时也适用于其他思维过程】

二、人际洞察力 1、概念

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他人的动机、个性、行为及其原因的正确认识与准确判断。 2、过程【根据三元观点】

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Encoding】:指从一堆信息中选出有关信息。 选择性合并【Selective Combination】:把原来看似彼此合并成一个 整体,这个整体与原来的各个部分相不相似皆可。 选择性比较【Selective Comparison】:把新获得的信息与过去已有的信息进行比较。

第四节 个人决策 张萌帝 一.个人决策

定义:所谓个人决策,就是指在面临某种问题情况下,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影响个人决策的因素:1.知觉。知觉方案的制定、选择及实施过程均受到决策者知觉过程的影响。2.思维方式。思维贯穿于决策的整个过程,对决策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而且决策本身也是一个思维过程,良好的决策思维是有效决策的前提和关键。3.气质与性格。个人的决策行为往往与其气质和性格相联系。4.情绪与情感。决策受到情绪与情感的影响。

二.决策过程模型

(一)基本假设1----纯理性人

基本假设如下:1.决策者是追求最大限度的组织目标的完美有理性的人。2.决策者拥有为作出最好决策所必需的正确和全部信息。3.决策者只找出那些能写成线性形式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