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国别史专题一

高中历史 国别史专题一:英国

革命前的英国(15-16世纪)

1、13世纪中期出现议会(都铎王朝)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

3、文艺复兴:莎士比亚是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用戏剧深刻而生动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他的历史剧反映了实行资产阶级开明君主的专制制度、巩固国家和平和统一的观点;他的喜剧赞美现实生活,主张男女平等和自由恋爱;他的悲剧揭示出人文主义思想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英国科学家培根提倡唯物主义的科研方法,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 4、宗教改革:英国国教、清教徒运动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4、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推动 国王亨利八世 1532年开始,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建立作为王权之精神支柱的、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加强统治 亨利八世离婚案 实质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1、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2、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 3、保留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 4、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1、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第一位国教最高首脑 2、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1、摆脱了罗马教权的桎梏,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 2、使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3、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大多财产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4、比较保守的,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后出现清教运动。 背景 发起者 时间 性质 动机 导火线 内容 特点 影响 5、资本主义兴起:制呢业、采煤、炼铁、造船 6、圈地运动:农村出现农业工人和资本主义农场主 7启蒙运动:

霍布斯(代表上层利益,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的封建落后意识,如主张社会契约又赞成君主专制,世上无神但宗教有用;代表作《利维坦》)。

洛克(代表中下层利益,按社会契约保护私有财产,赞成君主立宪,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分属议会和君主)。 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英国君主立宪的建立 1、背景

1)、议会制度

①起源:中世纪 ②基本形成:13世纪 (当时还是封建性的) ③完善:14世纪上半期 [ 国王、上院(贵族院)、下院(平民院)] 2)、资产阶级革命

①革命爆发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和王权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生产力——生产关系) (具体见书本P104) ②经过: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年“光荣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2、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

①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②作用: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利,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发展

(1)责任内阁制 (18世纪前期开始形成) ①产生方式: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 ②义务: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的“责任内阁政府” ③权力: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最为政府和内阁的最高首脑,首相的权利主要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的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

>>闂傚倷娴囬褏鎹㈤幒妤€纾婚柣鎰梿濞差亜鍐€妞ゆ劧缍嗗ḿ鐔兼⒑绾懏褰х紒鐘冲灩缁牓宕掗悙瀵稿帾婵犵數濮寸换妯侯瀶椤曗偓閺岋絾鎯旈娑橆伓<<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