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东《一碗擀面条》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碗擀面条 郝东

到洛阳出差一周了。下午忙完,我便决定回趟老家。夕阳的余光游走在城市楼房的轮廓 中,呆板的大街上车来人往。我不喜欢城里的热闹,会吓跑夕阳,家里这时候,风是轻的,田野是静的,夕阳是害羞的。

大巴车只到镇上,离老家还有十里路。一下车就听到有人喊我,是父亲。父亲一手接过我行李,一手拿着手机说话:“接到了,接到了,我们就回来。”说罢把电话递给我。电话里母亲问我晚饭想吃什么,我说:“妈,我想吃你擀的捞面条。”

门前小土坡在夜色下显得有些陌生而拘谨,似乎把我当成远方客人。刚一进门就看到母亲正朝着门口快步走来,她打量着我一直笑,拉我进屋。

“快坐下,坐车很难受吧?”母亲像个得到心爱玩具后的孩子般兴奋,我便坐在沙发上。 “去洗洗手吧,一路上出汗多”,我刚要起身,母亲又赶忙示意我别动,对我说:“我给你端来,你别起来。”不等我回话,转身到院子里了。

母亲端来水,递给我毛巾,转身又小跑着到厨房去了。我知道母亲在给我做捞面。记得初中时一天上午放学,由于母亲忙农活做饭晚了,我一生气准备不吃饭就上学去。母亲也是这样让我坐着,转身小跑到厨房为我做捞面。

吃了无数次母亲做的捞面,但从没认真看过她擀面条的样子。想到这里,我轻轻来到院子里,厨房门开着,我站在离厨房几米远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母亲。

厨房里装的还是以前那种白炽灯,夜色包围下加上腾空的水蒸气,白炽灯散发的昏黄光线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母亲就在灯下,正用擀面杖擀面,擀面杖很粗大,她似乎要用很大的力气。面团在前后滚动的擀面杖下由崎岖粗糙变得慢慢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

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唯一变化的是她双手,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母亲突然抬头看到我了,急忙出来,问我是不是饿的受不住了。

我慌忙之间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只对她摇摇头,不再看她,一个人回到屋里,坐下等着。 不一会母亲就端着一大碗捞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你别动,碗很烫。”我便又坐下来。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递给我筷子,催着我赶紧吃。

母亲总是这样,吃饭时候总要催促我趁热吃。以前听到她催,心里总是一阵怨气,偏慢吞吞不紧不慢,任由她唠叨。今日我却立即端起碗拿起筷子,夹起面条送到嘴里。 “别那么大口,小心烫着。”

我点点头。

“对对,放点醋,这样好吃,我去拿。”

母亲一边自语一边又转身去厨房拿来醋,给我碗里倒。 “怎么样,淡不淡,再放点盐?” 我摇摇头。

“吃肉啊,那是我专门放面里的,快吃!”

我夹起一块肉吃在嘴里,她这才算满意,站在一边看我吃。我没有劝母亲去吃饭,因为我知道,我没吃完,她不肯去。

一碗面吃完,汗水顺着脸颊淌下,这捞面味道,一半在嘴里,香而纯,另一半在心里,有点酸楚。一小滴液体流进嘴里,涩涩的,咸咸的,不知道是汗,还是我眼角渗出的泪。 11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寥寥数语,通过热闹的城市和宁静乡村的对比,写出了“我”对乡村的思恋。 B.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如叙家常,从平常而又琐碎的生活小事中写出的真实的感受却能打动人。

C.“我”端起碗吃面时对以前故意跟母亲作对的回忆,既有对少不更事的自责又有现在对亲情的珍惜。

D.母亲在“我”回家后为我端洗脸水,站在一边看我吃面,这些地方都流露出母亲和我的隔膜。

119.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面团在前后滚动的擀面杖下由崎岖粗糙变得慢慢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 上。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 120.文章以“一碗擀面条”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 118. D

119. 用比喻的手法,把被母亲擀薄的面皮比喻成纸,形象地写出了在母亲用力而又耐心地擀出的面皮的光滑和细腻,又把平整的面皮比喻成我走过的路,真实地写出了母亲为了我的顺利成长所付出的艰辛。

120. ①“一碗擀面条”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②“一碗擀面条”既指母亲亲手擀出的满足我口腹之需的“香而纯”的面条,又借指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处不在的

亲情母爱,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

11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项,“流露出母亲和我的隔膜”错。结合文本内容“刚一进门就看到母亲正朝着门口快步走来,她打量着我一直笑”“母亲像个得到心爱玩具后的孩子般兴奋”“我刚要起身,母亲又赶忙示意我别动”“母亲端来水,递给我毛巾,转身又小跑着到厨房去了”分析可知,应是母亲对我的体贴和关心。故选D。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1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用比喻修辞,把面皮比喻成纸,形象生动地写出面皮的平整、光滑。“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用比喻修辞,把平整的面皮比喻成我走过的路,结合“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分析,写出了母亲为我的付出,母亲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

12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本标题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章以‘一碗擀面条’为题有什么作用”,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某种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某种感情。以“一碗捞面条”为题目,揭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写母亲为自己做捞面条,贯穿全文。结合“不一会母亲就端着一大碗捞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你别动,碗很烫。’我便又坐下来”“我知道母亲在给我做捞面”分析,“一碗擀面条”指母亲为我亲手擀出的面条;结合“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

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唯一变化的是她双手,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分析可知,是表达“母爱”,感恩母亲的寄托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处处体现亲情母爱。还有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