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哈尔滨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作者:王睿博
来源:《商业经济》2015年第08期
[摘 要] 哈尔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11年来,青年志愿服务质量得到很多提升,但仍存在三级组织体系联系方法不健全、没有专项活动经费、志愿者注册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推广志愿者精神和理念,吸引大学生踊跃通过本校志愿组织或社会爱心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当代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责任感、成就感、荣誉感,哈尔滨学院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应从三方面进行优化:建立健全校内三级志愿服务体系的联系;建立专项基金;完善志愿者注册体系。
[关键词] 哈尔滨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B
哈尔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4年初,是哈尔滨学院从事社会公益、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事业的青年大学生组成的联合性、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隶属于共青团哈尔滨学院委员会。该协会接受共青团哈尔滨学院委员会的领导,接受其指导和监督,为哈尔滨青年志愿者协会分支协会。现有在校注册志愿者5192人。哈尔滨学院现有三级青年志愿服务组织运行体系,即校青年志愿者协会,院青年志愿者分会,院青年志愿服务直属服务队。哈尔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11年来,在各级团组织和校党委的领导下,始终以传承雷锋精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创建了“送法进社区”、“阳光体育进社区”、“爱心义教”、“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生命之光”献血活动等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这些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各方面的帮助,弘扬了雷锋精神、弘扬了时代新风。 一、存在的问题
(一)三级组织体系联系方法不健全
由于校院两级存在不同的管理模式,导致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与院青年志愿者分会之间的联系存在一定阻碍。消息通知传达往往存在局限性,导致活动安排不能按时进行。同时,二级学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也不能及时反馈。 (二)没有专项活动经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前哈尔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活动费用完全来源于校团委的德育经费,并没有设立专项活动经费。志愿服务项目需要一定资金作为物质保障,以资金有效、合理的收支结构作为运行基础,如果资金收支结构不完善,对长远收支情况没有计划,只注重单次活动的执行情况,资金将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志愿服务项目建设也就无法得到有效和有组织性的长期保障。 (三)志愿者注册体系不健全
目前,黑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黑龙江东北网络台联合打造了黑龙江志愿服务平台,鼓励全省志愿者通过网络注册,并关注实时发布的志愿服务信息,通过该平台报名参加。但高校学生很少将精力投入到该平台的消息发布,导致高校志愿者注册人数较多,参与活动人数较少。实际上,学生参与活动量并不少,只是由于注册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学生参与活动没有得到实时的掌握。 二、优化路径
志愿服务立足大学生群体,它的茁壮成长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公众正确的理解与支持,这一方面哈尔滨学院要向大多数高校学习,通过举办大型志愿服务项目等将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和志愿服务的社会效益生动展现出来,以此为契机推广志愿者精神和理念,以争取拥有更多资源的社会人士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支持,吸引大学生踊跃通过本校志愿组织或社会爱心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哈尔滨学院青年志愿服务体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优化。
(一)建立健全校内三级志愿服务体系的联系
针对不同的管理模式,通过校团委与二级学院分团委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校团委安排专人与分团委联系沟通,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微信公共平台、微博等方式,加强与二级学院青年志愿者分会之间的沟通,力求在校团委的帮助和自己努力下做到校院两级沟通无嫌隙,工作安排无障碍。 (二)建立专项基金
党中央、团中央现在高度重视全国各类公益组织的发展,特别是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发展。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社会志愿服务的主体,利用课余时间无偿的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志愿服务。当中产生的一些费用往往由学生自己承担,同时,学校并没有专项经费为这些活动提供支持,导致学生的积极性有所下降。作为指导教师,希望学校能高度重视哈尔滨学院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服务的必要性,同时,希望通过预留专项活动经费为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供帮助。 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在开展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志愿成本亏损不至于高于志愿者的成本底线。即大学生付出与收获的“性价比”,对于他们所付出的时间与精力,是否能获得更多的志愿经验和人生启迪,志愿者参与活动时奉献较大、完成的困难度较高而导致志愿成本提高、对应付出增加的志愿者应当予以适当的补助或激励,以保障志愿者能够在志愿服务中得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与其志愿成本相称的“收获”,学到更多的经验与感悟,真正的提升自我。不能让志愿者“既流汗又流泪”。
(三)完善志愿者注册体系
2006年末,共青团中央颁行《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办法》规定,省、市、县、乡和大中专院校团组织、志愿者组织都可开展注册工作,社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学的团组织、志愿者组织,经所在地注册机构同意也可以开展志愿者注册工作。这一办法的颁行旨在引导更多的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志愿者这一群体,以志愿服务方式投身和谐社会建设,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应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志愿者注册范围,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当中,同时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加强对已注册的志愿者的管理。定期考核注册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参与情况。
2012年在广西南宁召开的青年志愿者工作会议暨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经验交流会提出,要壮大志愿者群体,让更多青年人投身志愿事业,把志愿者服务行为变成常态化、机制化的行为,突出精神引领的功能导向。会议中指出,各级团组织应按照团中央确定的青年志愿者工作基本格局,对重点工作加速推动,并尽快取得进展。其中,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已经累计发动了436万名青年志愿者和730万名的农民工子女结对,开展了一帮一、多帮一等格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通过对规模、结构、机制三方面的同步调整,提升了工作成效,目前已经有近万名青年志愿者服务于各个民族地区;在大型活动、抢险救灾、海外服务等中发挥了自己的力量,在应急志愿服务中形成了较完善的机制。
在青年志愿者工作会议中强调,共青团组织开展的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和延续。要以“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为主题,不断深化全团青年志愿者的积极心态、思想,深化志愿服务这一行为的时代精神内核,赋予志愿服务行为,在时代背景下贯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内涵,按照机制,队伍,内容,阵地“四位一体”的工作思路,通过强化结对接力的完成效率和实施结果,重点开展“七彩课堂”,“七彩小屋”等亲和服务项目的建设,把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打造成信得过、可持续的品牌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成功吸引到更多大学生及社会青年人士加入志愿者行列。同时,按照“巩固实施规模,强化服务培养,完善政策措施”这一工作思路,改进西部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工作的实施难度和媒体曝光度、社会热度,引导和激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志愿者服务(支教)的形式锻炼成长、为国分忧。最重要的是,要按照“社会化、机制化、时尚化”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青年志愿者服务大型活动的能力。展示更优秀、更出色的志愿者风采。积极践行海外服务计划,充分利用其在提升我国经济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作用,鼓励各级团组织在扎实推进全团青年志愿者重点品牌项目,打好根基的同时,开展新型志愿服务工作,在基础建设上要下大功夫,安排重点力量,只有基础好,青年志愿者事业才能得到新生和更行之有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