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审定2016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2016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课标)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发现地点、距今时间、发现过程);北京人的特征(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社会组织、火的使用); 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一、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从猿转化为人的关键的第一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三、元谋人

时间:距今170万年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远古人类。

生活情况: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四、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命名:“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第 1 页 共 50 页

生活情况:

1、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旧石器时代) 2、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历史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五、山顶洞人:时间:距今3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体貌特征:脑容量及头骨形态与现代人类接近,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生活情况:掌握了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了审美观念。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课标)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掘是

第 2 页 共 50 页

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知识与能力)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形象地掌握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房屋的特点。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重点和核心内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水稻、粟等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农业生产工具) 一、半坡原始居民

时间:距今约6000年 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 所处的大河流域: 黄河流域 生产生活情况:

1、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

2、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石刀收割庄稼。(新石器时代) 3、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 4、他们能制造陶器,最具特色是彩陶。 5、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原始居民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 所处的大河流域: 长江流域 生产生活情况:

1、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家畜。 2、磨制石器,用骨耜耕地 。

3、居住干栏式房屋,是最早的木构建筑;挖水井。

第 3 页 共 50 页

4、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5、运用雕刻艺术。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的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2、发展: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骨耜”等翻土工具耕种。 3、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4、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世界性的贡献: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请列举祖国境内的远古时代的原始居民及活动区域、距今年代:(五项) 1、 元 谋 人: 云南省元谋县 距今约170万年。

2、 北 京 人: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3、 山 顶 洞 人: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 距今约3万年。 4、河姆渡原始居民: 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 距今约七千年。 5、半坡原始居民: 陕西西安的半坡村 距今约六千年。

第 4 页 共 50 页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课标)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知识与能力)了解华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重点: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

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一、炎黄联盟

1、背景: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活动着黄帝、炎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与合并,结成部落联盟,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2、阪泉之战: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板泉与炎帝展开大战,炎帝失败,归顺黄

第 5 页 共 50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