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今年来,随着校园意外事故的增加,幼儿园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的热切关注,而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或这或那、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安全事故成为当务之急,并成为摆在我们幼教工作者的面前实实在在的问题。下面本人就来谈谈自己工作多年来的一点心得和想法。
因起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原因有:
1、 因环境设施中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如,电脑桌、玩具柜、电钢琴、木制和塑料玩具、墙、门等拐角以及墙壁瓷砖有锋利的棱角;走廊和卫生间地板砖光滑;户外大型玩具检修疏漏、铁钉外露、钢板外翘、结构处脱落;班上幼儿药品摆放不当,幼儿可以随时随处的取放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幼儿的身体受到伤害,甚至园内一些角落里、管子上不起眼的铁丝、铁片也有可能成为伤害幼儿的暗器。有过比较典型的例证:一名幼儿将手伸到墙角拐角一处不起眼的破损瓷砖上,造成手掌划伤,在医院处理缝合两针。
2、 因教师组织不当而出现安全事故:如,户外活动或自由活动前没有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即活动之前忽略或没有给幼儿交代清楚相关的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户外活动或自由活动中教师站位不合理,不能全方位的关注每一个幼儿(如幼儿在玩滑滑梯时,教师只站在滑滑梯的一端,首尾不能相顾);教师对幼儿的不安全行为或超出能力范围的行为不能及时加以制止或保护(孩子在活动中由于兴奋过度而疯赶打闹、从楼梯高处往下跳、双手撑住栏杆身体往下探等);教师对有些活动没有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等等。 3、因教师工作失职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教师离岗幼儿无人照看(接打电话、有人找、取邮包或快递外出、到邻居班级取相关东西等);幼儿活动完全脱离教师视线,甚至跑出幼儿园(让孩子独自入厕: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幼儿上下楼梯帮教师传递物品时被人(包括陌生人)带走或溜走、户外活动时教师没有随时清点幼儿人数,导致幼儿脱离集体:特别提醒在幼儿出班和进班是要倍加注意幼儿人数);教师让幼儿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帮教师端盆子、提餐桶);教师之间闲聊或窜班(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幼儿进餐、午睡时段和餐后散步时间)因这些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都曾经发生过。 4、因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幼儿被教师捏、揪、敲、打而造成的伤害;幼儿被关在较为封闭的屋子里,因无人照管或遗忘的情况下受伤或受到惊吓。曾有过家长反应:新生入园因哭闹不休,教师因所采取的教育行为不当,把孩子长时间的关起来,导致孩子受到惊吓,晚上睡觉噩梦不断。
以上种种原因都是幼儿园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幼儿园一边要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一边要加强教师的管理,树立安全意识,加强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最大限度的避免事故的发生。凡是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无论直接责任或过错在与谁,从管理的角度讲,幼儿园都难辞其咎。
此外,幼儿在行进中独自摔伤;幼儿被同伴不小心绊倒或撞伤;幼儿因突发疾病等,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这些应属意外事故。(注意:幼儿入园前,要特别提醒患有隐性疾病的幼儿家长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以便孩子发病后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救助。)
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时每一所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一位在座的教师们和保健医生的职责所在,因此,我们就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的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幼儿园安全防范措施
(1)、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
幼儿园安全制度应规范齐全,涵盖幼儿在园生活、学习的全部安全内容。条文应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定制度容易,落实制度难,这是我们工作中常有的体会。为了不让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幼儿园除组织职工学习、将制度公示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专人负责对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在全园创造处处安全、时时安全的环境。 (2)、进行相关安全教育
幼儿在园的安全与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安全教育应从教师与幼儿两方面入手。
1、 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A、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一日工作常规、幼儿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法、消防知识等。通过培训,使教师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掌握有关幼儿安全的基本常识和技能,促使幼儿教师的工作水平更趋专业化。 B、 在案例分析中学习。从而设法避免事故发生。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不能摔倒两次,同一类事故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反复发生。大家相互学习,吸取经验和教训,这种用事实教育教师的方法效果好,可借鉴性强。
2、 对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及相关能力培养:对于幼儿的安全教育应从认知与行动两方面入手,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的目的。
A、安全事故案例教育。安全教育并非说教式教育,对于幼儿而言,很多安全事故是他们没有见过或没有经历过的,没有经验可谈,但是,我们不能等幼儿经历之后才成为他们的亲身体验,这样付出的代价有些过于昂贵、有的甚至是不可弥补的惨痛。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别人的经历中获得间接地经验。比如我们将有关安全事故的图片张贴在班上,引导幼儿讨论图片上会出现什么不安全的后果,怎样才能避免危险,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幼儿安全防范意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图片式安全教育比简单说教留给幼儿的印象更深。(交通中的安全:步行、乘车、过斑马线等;与陌生人的交流与处理等),如果幼儿身边有安全案例,要及时抓住进行讨论,以事实说明问题,并教育幼儿引以为戒(异物进入口鼻、流鼻血、幼儿互撞头上起包等)。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一边及时处理受伤幼儿一边对其他幼儿进行现场安全教育,这样既让幼儿了解了受伤后的处理过程,又让幼儿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可谓是一节感同身受的安全教育示范课。
B、安全常识及自救方法的教育。教师可在幼儿园公共区张贴一些适合幼儿掌握的标记,如“119”、“110”、“120”、“安全出口”“上下楼梯靠右行”等以引导幼儿正确的行为。需要教师们在组织幼儿有意识的对幼儿加以教育,不能让这些标识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C、消防安全与简单自救方法的教育。
① 邀请消防人员来园进行消防实际演练:参观消防车和灭火工具、看他们怎样灭火、听消防员讲解灭火的故事。这些都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学校曾
经邀请过消防人员到我校为学生进行现场讲解和示范,以后要是还有类似的演练,教师们千万不要放过这样的机会。 ② 进行消防演习。
幼儿园各班开展消防演练很有价值。首先,它使幼儿和教师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保护人的生命是最要的,从而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其次,通过演习幼儿掌握了简单的自救方法。我园每学期都将此项安全教育列入到了常规教学,要有实际行动。
D、增强幼儿肢体的协调能力。幼儿平衡能力差,动作反应不灵敏是他们常常摔跤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平衡能力的练习及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攀、爬的练习,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增强其灵敏性,世减少幼儿摔伤的有效措施。这些基本动作的练习我们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不同有侧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对于摔跤不会用手撑地的幼儿,应让他更多的练习手的支撑动作;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走路不稳当,就应加强他们独立行走和上下楼梯的练习,同时将各项动作的练习融入到一日常规教学之中:上下楼梯、户外活动、体育活动或体育游戏、早操或早锻炼等。
E、培养良好的班级常规。良好的班级常规能较好的减少事故的发生,避免幼儿用武力解决同班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比如抓、咬、踢等,也可减少同伴间因拥挤、互相打闹而出现的安全事故。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进班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必定是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班级常规的管理上,因为纪律是一切行动的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俗语用在孩子们的教育上一点都不可笑,相反我认为很有必要。只有培养了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建立了秩序感,一日常规才会井然有序、教学活动便会活而不乱,同时班级常规的建立方式方法不是教条式的,不可照搬,缺乏可复制性。各位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以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依托,从幼儿生活的行为入手制定不同年龄段的行为规则,帮助幼儿树立规则意识。年龄较大的班级:如大班的孩子,由于有过较长时间的幼儿园生活的基础,有了一些粗浅的是非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教师不妨采取和孩子一起协作,共同制定行为规则的方式,这样在实施起来,可能会更好地取得成效。总之,作为教师,一定要把全班幼儿的安全放在心上,采取措施防患未然。只有这样,幼儿园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 安全事故的处理 1、幼儿方面
(1)、及时处理受伤者
当幼儿受伤时,教师要马上判断幼儿受伤的大致程度,轻的,如表皮擦伤、流鼻血、因摔跤而导致的起包,可自行处理;重的,如异物进入口鼻腔、伤口创面较大或较深而导致出血不止、骨折、从高处摔下、游戏或活动时脑袋着地等情况,应马上和本班生活班教师协调,一名教师留在班上照看其他孩子,另一名当事人教师(即亲眼目睹孩子受伤的教师)送到医务室由园保健医生及时处理,幼儿园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马上送受伤者到荆州市中心医院进行处理,不得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2)、保护受伤者的心理
幼儿受伤以后,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教师应及时帮助孩子消除恐惧,给予更多的抚慰,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如在医院处理时,孩子的恐惧心理可能会有所加剧,教师应时刻不离孩子左右,你的身影总是在孩子的视线范围之内,让孩子在心灵上有依靠,有安全感,以便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有的事故是一个孩
子对另一个孩子的伤害,教师千万不要过于严厉的指责肇事者。教育要适可而止,以免让这个伤害同伴的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3)、抓住教育契机
幼儿身边出现安全事故,作为教师应不失时机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讨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避免事故的做法,使全体幼儿的到活生生的安全教育。同时,还应教育全班幼儿关心受伤的幼儿,渗透爱心情感教育。 (4)、对受伤者的身体护理
教师应懂得相应的护理知识,对受伤者的护理应根据孩子身体状况和受伤程度、受伤部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同时对于孩子在园的饮食也要留心,尽量避免给孩子吃带有刺激性的食物。我们有部分年轻教师在对于孩子护理这一方面的知识了解和掌握的还很不够,应多多加强这方面知识点的涉入,以免在遇到突发事情时六神无主、手足无措。 2、 教师方面 (1)、精神安慰
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希望在自己的手上发生幼儿安全事故,一上班就紧绷着安全这根弦,当事故发生时,这根弦绷得就几乎达到了极限。此时教师心理负担有沉重、紧张、不安、焦虑、沮丧、惶恐、泄气,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此时,教师需要的是同行们的理解和宽容,当教师收获这些情感的交流时,她的压力相应的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和释放。切忌教师们的相互指责、幸灾乐祸或批评。 (2)、培养良好的心态
当我们走上这个工作岗位时,就随时随地的面临幼儿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我们应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以冷静、沉稳的心态去面对所发生的各类事故,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事故一旦发生,我们需要的是勇敢面对,紧张和慌乱对于事故的平稳处理于事无补。阿Q的精神不可完全摒弃之,也许这是自我解压的不错选择。 (3)、分析和反思事故
每一次安全事故发生后,我们应从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作为园长,应该考虑怎样让其他教师不在重蹈覆辙,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园长可以组织包括当事人在内全园教职工对事故的经过进行分析,让大家从中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问题,讨论如果怎样做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教师们学会反思自己的工作,不可误解为是对当事人的一致指责,同时将“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的理念落实在工作行为中,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作的失误,从而减少可避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家长方面
(1)、及时通知受伤幼儿的家长
幼儿在园发生安全事故后,当班教师应及时把实情告知家长,还可征求家长的处理意见,不要等到家长来园接孩子时才说,应尊重家长的知情权。但是我们教师要把握一个尺度和分寸,特殊事情特殊对待:我个人认为,幼儿在园比较轻的或比较小的安全事故,跟家长据实以告都无伤大雅,但幼儿受伤后出血量比较大的情况我建议先到医院有医生做主,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时处理,然后再告知家长,这样做的可取之处在于:
A、 可避免家长看到孩子受伤后的紧张心理而导致的过激行为。家长看到治疗处理后的孩子心理较容易接受一些。
B、 可避免孩子在见到家长后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C、 即使家长质疑没有获得知情权,也有医生作证对孩子实施的是最佳治疗方案。
D、 避免家长指责教师没有对孩子在受伤的第一时间采取治疗。 (2)、做好受伤幼儿家长的安抚工作
幼儿发生安全事故,任何家长都会难受,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的家长在对待此类事情时通情达理,有的家长是一改往日的亲和,“人脸一拉,狗脸一挂”,对幼儿园和教师是大加指责,更有甚者会动粗。无论家长态度如何,我们都应换位思考,理解家长,主动上门诚恳的向家长致歉,并详细介绍事故发生的经过,与家长交流对幼儿日后的护理,协调好家长的关系。 (3)、平时加强与家长交流和沟通
孩子进入班级,你除了要对孩子实施最佳的教育以外,还有一项就是做好家长工作,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是一门艺术,把握得好你所在班级的气氛就会很融洽,班级活动的开展也是有声有色、自然顺畅,把握得不好,你就会觉得家长尽在找你的茬,吹毛求疵,搞得你是身心疲惫,苦不堪言。我个人的心得就是:不妨把对孩子实施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变通后应用于家长工作,即不同类别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方式与之进行交流。同时你还要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和家长都能感受到你的真爱,否则,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家长就会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唯恐不能将你打翻在地。
总之,幼儿的在园安全是全园每一位教师们共同的责任,不可孤立的理解为是某位班主任、某位当班教师的事情,而是全班教师共同的责任,保健医生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上要积极主动,跟踪调查,并做好相关文字记载。安全事故的防范人人有责,安全事故的处理和善后工作更要通力协作,切忌相互推诿,避重就轻,影响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