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化学课堂导练必修2第2章 第1节 课堂

第二章 第一节

1.已知反应:A2+B2===2AB,断开1 mol A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断开1 mol B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生成1 mol AB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若该反应吸收能量,则可以得出:Q1>Q3 B.若Q1+Q2-2Q3>0,则该反应放出能量 C.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Q1+Q2-2Q3 D.由题意可知:Q1+Q2=2Q3

解析:Q1+Q2为反应中断开化学键所需吸收的总能量,2Q3为生成新的化学键所要放出的总能量,若Q1+Q2>2Q3,则总反应需要吸收能量,反之则是放出能量。该反应不是放出能量就是吸收能量,所以Q1+Q2不可能等于2Q3。

2.(2018·山东日照期中)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每生成2个AB分子吸收(a-b)kJ热量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解析:A项,由图可知,生成物能量总和大于反应物能量总和,因此该反应的过程吸收热量,为吸热反应,故错误;B项,依据图像分析判断1 mol A2和1 mol B2反应生成2 mol AB,每生成2 mol AB吸收(a-b)kJ热量,故错误;C项,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故正确;D项,断裂1 mol A—A键和1mol B—B键,吸收a kJ能量,故错误。

3.(2018·重庆高一检测)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C ) ①H2SO4与Ba(OH)2溶液的反应

②Mg与CH3COOH溶液的反应 ③燃烧反应 ④中和反应 ⑤复分解反应

A.仅①②③ C.仅①②③④

B.仅①②④ D.仅③④⑤

解析:金属与酸反应,中和反应,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复分解反应则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4.(2018·黑龙江伊春二中期中)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C ) A.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解析:A项,为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吸热反应,故错误;B项,为吸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C项,C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为吸热反应,故正确;D项,甲烷的燃烧为氧化还原反应和放热反应,故错误。

5.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盐酸于试管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①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②镁片逐渐溶解;③烧杯中析出晶体(或变浑浊)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见解析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Mg+2H===Mg2+H2↑__。

(4)由实验推知,MgCl2和H2总能量__小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g和HCl的总能量。

解析:镁片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是由于反应物(Mg和盐酸)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MgCl2和H2)的总能量,放出的热量通过小试管传递给饱和石灰水,使Ca(OH)2的溶解度下

降而析出Ca(OH)2固体。

6.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

(1)上述三个装置中,不能验证“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__Ⅲ__(填装置序号)。

(2)某同学选用装置I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中加入适量Ba(OH)2溶液与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左端液面降低,右端液面升高__,说明该反应属于__放热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Ⅱ进行实验(反应在丙试管中进行)。 ①若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产生气泡,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烧杯中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__。

②若观察到烧杯中产生气泡,则说明M溶于水__可能是放热反应__(填“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理由是__某些物质(如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但不是放热反应__。

③若观察到烧杯中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M可能是__硝酸铵(或其他合理答案)__。 (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验证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法①:选择__I(或Ⅱ)__(填装置序号)进行实验;

方法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脱脂棉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__放热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解析:(1)装置I可通过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的变化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装置Ⅱ可通过烧杯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装置Ⅲ只是一个铜与浓硝酸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水吸收的装置,不能验证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2)Ba(OH)2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锥形瓶中气体受热膨胀,导致U形管左端液面降低,右端液面升高。(3)①若M为钠,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大试管中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所以右边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大试管中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右边烧杯中的导管内会形成一段水柱。②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说明M溶于水放出热量。有热量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