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重点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重点

一、字词

洞庭 江南 玩赏 无暇 扩散 攀登 泰山 骆驼 屏障 浙江 油桐 拥挤 孔隙 仰卧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蜿蜒 依据 敬亭山 石钟乳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突兀森郁 或浓或淡 颜色各异 云雾迷蒙 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二、字音

ān luó luán wù línxún cù xì zhè tún rǔ yìn jiàn 熟谙 青螺 峰峦 兀立 嶙峋 一簇 孔隙 浙江 臀部 石钟乳 饮马 山涧 .............三、多音字

hé(和谐) cénɡ(曾经) juǎn(卷起) pínɡ(屏障) hú (和牌)

和 hè(应和) 曾 卷 屏

huó(和面) zēnɡ(曾孙) juàn(画卷) bǐnɡ(屏息)

Huò (和药)

zhuàn(转圈) fó(佛像) yìn(饮马) chónɡ(重复) 转 佛 饮 重

zhuǎn(转身) fú(仿佛) yǐn(饮料) zhònɡ(重量) 四、形近字组词

亭(凉亭) 谙(熟谙) 瑕(瑕斑) 峦(山峦) 泰(泰山) 兀(兀立) 庭(家庭) 暗(黑暗) 暇(空暇) 恋(留恋) 秦(秦朝) 元(元旦) 浙(浙江) 簇(簇拥) 稍(稍微) 擦(擦干) 蜿(蜿蜒) 据(据说) 折(折纸) 族(民族) 梢(树梢) 察(观察) 碗(饭碗) 居(居然) 绵(绵阳) 原(原来) 棉(棉花) 源(水源) 五、近义词

观赏—欣赏 雄伟—雄壮 明丽—艳丽 仿佛—似乎 宽广—宽敞 寂静—幽静 萦绕—环绕 矫健—强健 五彩斑斓—五彩缤纷 六、反义词

蜿蜒—笔直 聚集—分散 俯视—仰望 寂静—喧闹 七、解词

1、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2、厌:满足。 3、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4、潭面:指湖面。 5、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6、谙:熟悉。 7、红胜火:胜,超过、胜过。比火还要红。 8、甲:第一。 9、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10、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涛滚滚,雄浑浩大。 11、无瑕:瑕:玉上的斑点。无瑕,没有斑点。 12、拔地而起:从地面突然地高出。 13、兀立:高耸直立,形容山势的险峻。 14、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15、明艳:明亮鲜艳。 16、蜿蜒:弯弯曲曲。 17、萦绕:围绕,盘绕。

1

18、五彩缤纷:指各种颜色错杂繁复,非常好看。 19、矫健:强壮而有力。 八、背诵默写 1、《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5、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6、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7、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9、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0、《桂林山水》全篇课文要背诵。 九、课文要点 1、《独坐敬亭山》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通过对(敬亭山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2、《望洞庭》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忆江南》是一首(词)。《忆江南》既是(词名)又是(词牌名)。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表达了诗人对(如诗如画般的江南风光的赞美之情)。 4、《桂林山水》本文作者:陈淼。采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抒发了对桂林山水景色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桂林山水》一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居第一位的意思。

大海——波澜壮阔 西湖——水平如镜 泰山——峰峦雄伟 香山——红叶似火 作者用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样的山指 奇、秀、险 的山,这样的水指 静、清、绿 的水。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行驶, 人好像在画卷中游览观赏一样。 5、《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上个学期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 。本文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两条线索:一是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外洞特点(大),孔隙特点(小、窄、险),内洞特点(黑、大、美)。《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十、阅读理解,拓展延伸。 1、《独坐敬亭山》诗意:所有的鸟儿都向着高空飞散了,朵朵白云也悠闲地独自飘走了。我和敬亭山互相注视着,谁也不厌烦,只有敬亭山理解我寂寞的心情。 2、《望洞庭》诗意: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显得多么和谐,无风的时候,平静的潭水就像一面没有打磨的镜子。从远处看,那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是白银盘里的一枚青螺。

2

3、《忆江南》诗意: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景曾经多么熟悉。红日东升,江边的鲜花显得比火还红,春天来时,红花映衬下,江水显得比蓝草还绿,这美丽的江南能不让人回忆吗? 1)、《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诗句中,尽、孤、独、闲几个字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②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个拟人句,“只有”一词表现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2)、《望洞庭》(唐 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①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一个比喻句,白银盘指洞庭湖,青螺指君山

3)、《忆江南》(唐 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这是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

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谙”是熟悉的意思,“胜”是超过的意思,“如”是像的意思。“能不忆江南?”采用反问的修辞,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怀念之情。 4、古诗名句总汇

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5、古诗修辞手法

①拟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对比: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比喻:

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