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研究与分析

企业物流管理研究与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朝阳行业,将成为本世纪我国重要的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物流业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各级政府的重视。但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尽管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时期,并取得了显着的发展成就。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物流企业的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 研究意义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物流管理现状

引言:起源于美国的物流发展列今天已经成为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科学,物流不但是经济令球化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物流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物流管理相关理论阐释:

物流这门新兴的科学,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早在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就对物流的定义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物流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生产源头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进行实施与有效控制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物流通常是指商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移,直到上个世纪末,传统物流开始走向现代物流,打破了传统的运输环节同生产环节彼此独立的格局,开始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建立起了对企业供产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企业物流包含多个彼此联系的环节,有供应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回收环节及废弃环节等,在这些环节中最为重要的是供应物流环节和生产物流环节。从生产的视角来看,企业物流的一系列环节是不产生价值的,但是企业又不能缺少这这些物流环节。企业可以通过物流管理来对物资进行统一的采购,统一的配送,实现对物资的统一调配和调剂,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从而达到对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进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物流管理是企业间相互合作的联系纽带,是供应链管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策略。 2、物流管理研究背景:

物流是指物资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作为涵盖经济生活各个环节的创造增殖价值的经济活动,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发展十分迅速。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物

流信息化成为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之一,现代物流成本己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企业的营运也已不再局限于本地或本国境内,WTO的开放已让企业的眼光必须放远于全球才有立足之地,因此全球化是所有企业或是产业共同面临的课题。然而全球化得以实施,除了仰赖科技的进步之外,物流系统、通讯网路等产业的重要性也日益提高,物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花最少的钱,把信息传递到目的地,成为企业十分关切的事。 3、物流管理研究意义:

我国的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管理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距离,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已被各级政府部门和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我国物流行业正处于由传统的经营观念和管理方式向现代物流转变的时期,随着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物流信息系统也将覆盖到我国。因此探讨如何构筑现代物流管理,以辅助物流枢纽中心运作,为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提供良好、公平的运营平台,对我国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物流产业向国际领先水平看齐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4、我国物流管理发展现状:

物流在我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储运阶段(建国后至80年代以前),主要是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这一阶段的储运活动还不能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活动。第二阶段是物流概念的引入阶段(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发展,物流概念与物流意识传人我国,但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这一阶段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缓慢,主要处于物流概念的引进阶段,对物流概念的内涵、物流经营的实质、运作物流应具备的要素等认识不够,在物流实践上发展也较为缓慢。第三阶段是初步发展阶段(90年代至现在),我国开始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动物流在我国的发展。中国的物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方法都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

1.企业对物流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我国许多企业把经营重点都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对物流管理比较粗放。为了寻求更多的效益,目前很多商家都十分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却往往对物流中潜在的利润视而不见,导致物流管理在我国明显滞后于销售管理,给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2.力量分散。许多企业很难同时在采购、生产、运输、仓储上同时达到规模经济,同时不免会造成资源闲置。一些小的物流企业很难提供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满足跨国集团、I T企业、医药企业及其它高科技产品企业的要求,少数由大型传统企业转化而来的物流企业和具

有较强实力的新兴物流企业又还处在转变与整合之中或起步阶段,尚未出现实力雄厚、规模和市场份额都占有显著优势的物流企业。

3.信息化和标准化不高。物流过程实质上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一体化”过程,只有将三者有效地结合,才能真正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物流工作效率的目的。因此,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的基本模式。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信息收集、处理的效率非常低,有些企业配备了电脑,但是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

4.物流人才短缺。跨国物流公司在华业务的开展,对物流人才的争夺更趋激烈。跨国公司通过储备、垄断物流人才来为扩张在华市场做准备。

5.物流管理体制落后。由于中国经济管理分工较细,各领域都分别设置若干个部门,自成体系,多头领导,对物流这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来说,涉及的部门也很多,也就形成了“多元化”的管理体制。各物流企业或机构只服务于本部门或本地区,只对其上级管理机关负责,而它们之间的横向联系却很少。 6、现状分析后提出的解决方案:

1.提高认识,加强企业物流管理工作, 根据现代物流原理及供应链理论,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包括仓储、运输在内的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对于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具有资金雄厚、海外服务网络强大、行业知识和运作经验丰富、管理科学、拥有先进信息系统等多方面具有优势的大型物流企业, 物流业属于寡头市场,但其形成需要经历较长时间。

3.大力推进物流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建设。除了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外,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大力推动也是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4.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首先,政府应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一方面要积极支持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并促进它们之间的合作,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其次,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是保证物流产业形成合理人才结构、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政府应当鼓励和允许各高等院校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办和设置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为物流领域培养高级的经营管理人才,另一方政府应当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并借鉴国际经验,在物流产业中推行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最后,要加强物流师资与教材建设。物流人才培养要产、学、研相结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